2014年12月2日 星期二

約翰福音 8:31-32

耶穌對信他的猶太人說:
「你們若常常遵守我的道,就真是我的門徒;
你們必曉得真理,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

怎樣才算是個名副其實的門徒?主耶穌指出了一個十分簡單的判別標準──常常遵守祂的道。如果作主門徒的意義是“學師”、是承傳、是「跟隨祂的腳蹤行」(彼前2:21),那麼從主所學到的一切,就不單是存記在心思中的信念,也不會是收藏在圖書館的知識,並且不能是局限於教會內的原則,而是要活用於社會中的言行。「遵守」不是聽了便唯唯諾諾,而是順服加上執行,是實踐。一講到實踐,許多時信徒以為是加多了要求、加重了擔子,但其實只有實踐主道,才能經驗主道的超然,才能真箇體會生命之道的真實,也只有實踐,信徒方能超越屬世的束縛和俗套的牢籠,心靈得以自由。(2014.11.2)

經文似乎指出了真門徒有兩個果子,一是「曉得真理」,二是「得以自由」。而從這話語的次序看,不免有人會以為要先曉得真理,然後才會得著自由。雖然看似合理,但卻要小心這樣的想法,反過來有可能攔阻人掌握主所應許的自由。追求認識主的道,無疑是門徒的份內事,更是祝福,但若對錯了焦點,就會走錯了方向。例如依靠學問而忘記信主、窮追學術而疏於愛主、只認知識而難以服主…。我們不難看見有現代的信徒以世界的自由取代了聖經所講的自由。信徒必須知道的是,真自由的得著,並不靠人的追求,乃是靠主自已,因為「主的靈在哪裏,那裏就得以自由」(林後3:17)並且,真理聖靈的作為,就是要叫人能夠想起主的道(約14:26),順服的,就是能「守」的,既然能守,就不可能不知道真理,並且(and)得以自由。 (2014.11.9)

「真理必叫你們得以自由」聽來簡易,其實是頗為難解難明的說話,因為比較抽象!也因為在實際的宗教信仰中,絕不缺少誡命和律例;即使在基督的教會中,也不乏章則和規條,都是要叫信徒遵守,不可逾越,即是自由受到掣肘。很多不明白聖經真道是什麼回事的人,都害怕一旦“信”了,就會失去了自由。並且「遵守」這字眼怎樣看都是規範、限制,又如何變為自由呢?所以,更需要知道「真理」是什麼,才可能既遵行而又有自由。我們所說的「真理」,並不是一般的道理,也不是人間言說,而是神的道!主耶穌曾說「我就是道路、真理、生命」(約14:6),主既是“生命之道”,所以認識祂,就能「曉得真理」。就是聽祂言,觀祂行,祂如何克服肉體、勝過律法、放開自我……這樣的生命,就是自由的憑證。(2014.11.16)

“真理”的意義十分廣泛,在哲學、社會、宗教等等各個範疇,都有不同的說法,所以人們所知道的真理,可謂滄海一粟,知道而又解釋得清楚明白的,也是九牛一毛,但無論如何講解,人類都對真理存著盼望,認為有了認識,就可以讓人生更加幸福。但知道與會否運用是兩種態度,知而沒回應,真理就變得虛無。所以又有人說“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這句話本身當然不是真理,但卻指出實踐的重要性。若基督徒說自己認識真理,那麼別人就會以“實踐”這個標準來衡量你,看看你所說的真理是虛是實!其實信徒實踐聖經的教導,本身就是一個實驗過程。把基督的道理付諸實踐行為,乃是由信心進入應許,再由經歷擁抱上主,結果就是個人得著超越的生命。門徒的生命,就是真理的見證!(2014.11.23)

相信主耶穌是誰,只是“信主”道理的開端,信的人且因信而確認神人、君臣、主僕、師生等等上下從屬的關係,都要求信者順服。信徒與主的關係同時是立“約”,其中有主的應許,有人要接受的道。這約是自由之道,能使人從自我的轄制或世代的慫恿中得釋放,更並非一般人所誤解的束縛人的規條。主耶穌就不死守猶太誡律的字句(如安息日條例),使徒保羅的教導是要把握「精義」(林前3:6)。因為真理是屬神的,具有永恆的特質,不拘泥字面,不隨波逐流,不囿於私意,不惑於現象,能使人超越今生,得窺永恆,與主密契,領受豐盛生命;這樣才是真正的自由。但留意那絕對不是什麼自由釋經或靈意解經的結果,乃是必須如實、切實照主的吩咐「遵守我的道」方有所得;「唯有詳細察看那全備、使人自由之律法的,並且時常如此,這人既不是聽了就忘,乃是實在行出來,就在他所行的事上必然得福。」(雅1:25)(2014.11.29)













2014年11月12日 星期三

多多益善的知識

牧者為信徒禱告,相信使徒保羅為腓立比教會的禱告最合當前的香港教會:「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腓1:9-10)因為在兩極化非黑即白的爭辯中,又或灰色地帶界模糊得令人失落的迷霧裏,我們正需要合情合理的道理,並且以需要以合情合理的、非俗世化的愛心,以面對與我們相對的道理,甚至歪理。當然基督徒要認識的、最基要的道理,必定是聖經的真理,這也是確立愛心的基礎。

論到「知識和各樣見識」,保羅在既有的基礎上,進一步強化和豐富「愛心」的指引,以致在實踐真理的時候,有愛心而不會流於感情用事、濫情甚至示弱,而在行道的時候可以不慍不火。這經節中的「知識」,一般是指向屬靈方面的知識、對神的認識,如以弗所書中的「真知道」(弗1:17)。而「各樣的見識」所指的,像是生活上的、一般的常識,或者是人生的哲理、倫理,都是能夠助人在對人處事上作出合宜的判斷和回應。換言之,愛的實踐,除了以神的道為核心外,也可運用「各樣的見識」來調和。

當然,神的道是永恆和不變的,也是一切言說的準繩。在使用世人的見識時,信徒就要留意,什麼是可以協調的、什麼是不能接受的!越了解世人所講說的道理,我們就越能分別是非黑白。

不過在現實中,有不少信徒自以為掌握了「知識和各樣的見識」,就「自以為聰明」,忘記了聖經教導我們「不要志氣高大,倒要俯就卑微的人」(羅12:16)卑微的人也不一定是指貧寒人,在現今的世界中,缺乏見識、無權無勢……等百姓比比皆是,有識有權之士不能以高高在上的姿態,踐踏他們;信徒講求愛心,更是不能!故此有學問的人應以愛心引導別人,像我們傳福給沒有認識過真神、聽過福音的人一樣,都是以對神敬畏、對人溫柔的態度,為要別人聽得明白。 當然俯就不是把道理打折扣,正如我們傳福音,不會只講恩典而把審判隱藏一樣。

不過筆者不大喜歡引用世人的學說,但畢竟有時用上也會有點果效。像馬斯洛(Maslow)的人文理論,講述人性需要的五個層次,就能讓社會大眾較明白大家的分歧,其中有著什麼因素。例如最近的香港為著政治問題分成了兩方,雨傘運動和反佔行動好像勢不兩立,各有各說,也各有各的支持者。若從馬斯洛的人性階段看,反對者所求的正是搵食和安定,而持傘者卻已步入這金字塔的上半層了!所以不和以至衝突便由此而起!

過去的歷史告訴我們,憂柴憂米是上一代人的生活形態,但在現代化的今日香港,卻仍然是這一代人的疾病,像白紋伊蚊傳播的登革熱,有成為風土病的恐怖。或許這方面也有待社會學方面的研究呢!當然新一代的青年人意識形態截然不同,研調亦告訴我們,教育程度與思想的層次相關。而馬洛斯這個“金字塔”的人間道理,對解釋社群有一定的真實性,但信徒又可以怎樣使用這個理論?能跟我們所傳的福音調和嗎?筆者才疏學淺,但這一點知識,起碼也帶給自己一點亮光,更確定主真理的真實性:「人活著不是單靠食物」(路4:4)、「你給他們吃吧」(路9:13)……或許我們可以供給的有限,而且「給他們吃」對廣大升斗小民而言,是社會的、政府的責任,況且教會在扶助貧寒人方面的工作,其實亦由來已久。所以,我想教會、信徒,若能掌握好「知識和各樣見識」,作和平之子或可有望成功!

經文中「分別是非」又可譯作「喜愛那美好的事」,通常講到美好,不會是普通的事,所以信徒也應追求把超越生理以至安全層次的道理----包括叫人靈魂自由的福音----傳開,使更多人的人生更加有豐富、超越的色彩。但願教會眾信徒有所追求,好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中,能作光明的兒女,將生命之道表明出來。

2014年10月27日 星期一

以弗所書 6:12

「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
乃是與那些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的,
以及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爭戰。」

這是節熟悉的經文,我們一般的解釋是,第一句「屬血氣的」是指人,而之後「執政的……」乃是指相對的屬靈領域,例如「天空屬靈氣的」就像是畫龍點睛的小結。但在保羅處身的世代,實際的執政的、掌權的,就曾把他送進監獄,在耶路撒冷被執政的捉拿,遞解到掌權的羅馬;傳說他最後也被斬於羅馬。見證真理,似乎無可避免會抵觸世上各樣的權柄;因為我們要擁戴一位至高無上、人人當順服的主,對地上的君主、地主、奴隸主…都是個威脅。從這個背景看這節經文,信徒所面對的除了屬血氣的人性外,也像保羅一樣,還要與屬世界的惡者周旋;當信徒靈命軟弱,跟難以跟他們角力了。(2014.10.5)

我們所知道信徒「要穿戴神所賜的全副軍裝」的教導,乃是「與天空屬靈氣的惡魔」的爭戰的需要連在一起。(弗6:11-12),所以,我們會把「執政的、掌權的、管轄這幽暗世界」都作靈意的解釋,視為同一層次的“屬靈爭戰”。今天就算我們把一切傳福音、作見證的事,都視作屬靈的爭戰,似乎也沒有人會反對;因為靈界的惡魔乃是永遠的搞事的奸角。這簡化的經文的層次,對教會的好處是鼓勵信徒尋求聖靈的能力和強健的靈命,但信徒仍不能忽略現實世界中爭戰的需要。其實主的恩賜是多樣的,除了令人目眩的醫病、行異能等奇妙的恩賜外,更多是切實生活層面上的能力,如執事、教導、勸化、施捨、治理、憐憫等等(羅12:6-8)。在實踐使命時,信徒要「用諸般的智慧」(西1:28);在遵行誡命時,則要「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腓1:9-10)。如此方能得勝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神光明的兒女。 (2014.10.12)

無論是面對靈界爭戰,抑或要抗衡塵俗的潮流,或抵擋社會的壓力,都是信徒活在世間必然遇到的挑戰。即使你不回應、沒有感覺,也不能避免捲入漩渦。在我們的生活場所,正是那惡魔要來搗亂、搞破壞、騷擾人的戰場,為要使人永無寧日,受不了的就會屈服,苟且偷安的甘願臣服。世人之於惡魔,一點也不難對付,但對於基督徒,就會用盡方法打擊、殘害,要破壞教會、羞辱主名。主耶穌早就告誡信徒,「在世上你們有苦難」(約16:31),而得勝的秘訣,豈不就是我們老生常談的禱告、讀經嗎?不就是行公義、踐使命嗎?使徒保羅形容應對的裝備是「軍裝」,這形象化的描述,正是要表達信徒,甚至世人,要面對的世事,是不折不扣的戰爭。沒有“打緊仗”的意識,敗陣、逃亡、受傷、被擄…,是必然的結果!(2014.10.19)

靈界的惡者興風作浪的地方,就是人類的戰場;民生、政治、經濟、環境、倫理…每個範疇,都是撒旦要來虜掠靈魂的地方。所以經文雖然說「我們並不是與屬血氣的爭戰」,卻不是說我們不用留心世態人道,而是要指明無論什麼事,實質上都是“屬靈爭戰”。因此,信徒不能說某些世事與自己無關而不予理會,何況社會上也有“旁觀罪惡而不反對等於幫凶”之類說法,那麼見證真理的基督徒就更不可能置身於世事之外。如果信徒看事情都多一方面從屬靈的層次考量,就不會只按表面來作出回應。我們要小心像昔日的法利賽人,嚴守律法卻失落了精義,更不會曉得神的心意,結果是累人累己。沒有屬靈的警覺,不敏感於撒旦的手段,跌倒是必然的,遑論什麼“得勝”了。(2014.10.26)

2014年10月9日 星期四

暗中的光輝

2014年9.26到現在這一段時間,學生的罷課演變為大規模的社會行動,實屬始料不及。

成年人深思熟慮的長時間計劃的“佔中”,一下子被年青人的快速行動廢棄;在事勢發展的催迫之下,不分長幼都投入了這次人類歷史上極為罕有~甚至從未有過的社會運動。因為這次社運的特色,是和平,容或有零星的較為激烈的反應,整體上人人都以和平的態度參與,沒有擲石、燒車,也沒有破壞、搶掠…這類通常出現的示威畫面。在所佔的街道上,更有自發的清潔和送上日用品、老師為學生補課補習……。這個被稱為遮打運動(外地傳媒稱之為雨傘革命),是因為示威者張開雨傘抵擋防暴用的胡掓噴霧,構成一幅可歌可泣的圖畫。

真理實踐、堅守原則肯定不容易,但基督徒蒙恩得贖,更不能比世人不如(雖然學生等示威者中不乏信徒),要在俗世濁流中,「你要保守你心,勝過保守一切」(箴4:23),秉行公義,在各方面各層面,按着召命活出耶穌。我們不需要人人是手持十架率領抗爭,像電影“ The Mission”(戰火浮生/教會)裏頭西班牙教士一樣,甚至殉道!但領受了恩典和恩賜,總不能私藏,因為恩典存着見證的期待(路17:17-18),而恩賜為要服事(弗4:12;林前12:7)。當然,許多時信徒/教會不作負面的見證,已是很值得感恩的事;更普遍的是,我們不難為自己找到不參與的原因,但沉默和旁觀跟幫凶分別不大;求主憐憫,我們其實都是軟弱的!所以個人的靈命、真道的掌握、上主的心意、人心的需要、以至於時局的了解,都是必須的,多禱告、虛心向牧者向肢體請教…,都能幫助自己行在光中,作光明的兒女(約壹1:7; 腓2:15)。作為門徒,我們也不用太恐懼於表達真理,因為主如此說:「當立定心意…必賜你們口才…(可21:14-15)。說話的…乃是聖靈(路13:11)。」

但願教會眾信徒能同心合意,叫「坐在黑暗裡的百姓看見了大光,坐在死蔭之地的人有光發現照著他們」(太4:16)。阿們!





提摩太後書 1:14

「從前所交託你的善道,你要靠著那住在我們裡面的聖靈牢牢的守著。」

這兒所講的善道,當然不會是人間的學說和習尚,使徒保羅所說的,當然是指傳授予門徒的神的道。無論師承那門那派那位大師,神的道必然也必須一以貫之,不能因人、因時勢而有所變更。神的道自然有神永恆的屬性,故此聽的人就要牢牢的守着;任何偏離,甚至修飾,都不再是原裝正版的真道。如果「只有一位是善的」(可10:18)那麼世界的任何言說,都不會擁有永恆的絕對的善,不能跟神的道相提並論,否則就是為善道加添人意,攙雜俗事。危險的是,信徒若未能分辨何為善的時候,就容易背道而馳。所以保羅又教導說,不是倚靠個人的才能,乃靠聖靈在人心中的與道的呼應,人才能牢牢地持守善道。 (2014.9.7)

道之所以善,從其本身看,道是善的;因為出自神,自然就是善的。另一方面從結果看,道會帶出美善的結果,能使人向善,所以是善道。當然人世間有說「宗教都是導人向善的」,不過有指引並不代表人就能跟從。宗教之所謂善,就像在人身邊呢喃,人怎樣聽、聽多少…都管不了。因為靠人自身的力量,不單有限,而且更根本的問題是,人是罪人,是世間上惡的根源,害人害已,聖經也早有警告~「人心比萬物都詭詐,壞到極處」(耶17:9)神道之善,並非簡單的導人向善,乃是不管人聽不聽,都直指人的罪惡,無妥協,不姑息。凡開放而聽的,就有能力離罪而致善,因為,最重要的,是聖靈與祂的道同工,使善道有能力,更顯善道的完全。(2014.9.14)

在造物主的創作之中,人與別不同;生命不是從虛空而出,乃是實實在在植根於土,並擁有地管理之權,且蒙神吹送一口生氣,貴為萬物之靈,有無上的尊榮!「有靈的活人」,靈活地處事,靈巧的作工,靈敏地行動,甚至能靈異地過活!若沒有神,沒有祂道的指導,就難免「各人任意而行」;有能力造出千萬的仿製品,更可改變的原來的世界---其實就是破壞神的創造!如果神所造的、說道「是好的」,那麼任何非自然的、不按祂善道的作為,都是惡的!有靈的活人就變為有靈的惡人。正因為人擁有莫大的能力,所以需要自我約制;也正因為人的力量強大得可怕,就更需要緊緊抓着神的道在自己裏面來制約,否則至終變成有靈的死人,真是可怕!(2014.9.21)

人單靠着自已就能夠行善嗎?或許亞當未曾偷吃過禁果,是絕對有可能的。但當罪進來了,就是另一個世界了。中國人也有人性本惡之說,而正面的性本善論,其實返過來就正正指出了現實存在於人性中的惡!學富五車卻自私自利,金銀滿屋仍貪得無厭,滿口仁義竟包藏禍心……環顧眼下,這些人、事比比皆是,本應為善的卻竟行惡。現象告訴人,即使善交在手中人,人卻不能把握!各樣宗教、哲理、輔導……都不能徹底扭轉這樣的人性。所以使徒保羅慨歎人可以立志為善,但行出來卻由不得自已,需要靠着耶穌方可擺脫(羅7:18)。主應許了聖靈要在我們裏面,指教、引導我們(約14:17,26; 16:13),叫我們曉得思想、有所感受、能夠明白,就可以牢牢的守着從主傳授而來的善道。(2014.9.28)



2014年9月14日 星期日

平等中毒

“地溝油”浮出水面,原來中毒的己不限內地,台灣和香港百姓也一體均沾,分別在於台民食油多~問題油廣泛用於市場己一好一段日子,而港人是“食水深” ~販賣問題油予台灣作食油而從中謀取暴利!

當我們指責別人出售黑心食物的時候,誰曉得自己的手也在散佈毒害?當兩岸三地的遊人在西門町到士林到各大夜市滿足口腹,又到各大品牌搜購手信的時候,誰人又會知道禍患悄然而至?冠冕堂皇的字號與食客都一同被毒害了!

正如冠冕堂皇的口號易於令人“落沓”,也少有深究裏面是否暗藏病毒。據聞出口的問題油竟然持有香港公證行的檢測的證書,只不過那所所謂公證行,原來本身也是A貨!香港,A貨實在越來越多了!大家小心中毒!否則就要應驗「人正說平安穩妥的時候,災禍忽然臨到!」(帖前5:3)

或許禍患早已種下了禍根,只靜待結出惡果。際此眾多紛亂的聲音之中,可又有其他A貨,要趁着社會的注意力在假豬油、虛有票的擾讓中,趕着上市“大撈一票”?!

冠冕堂皇的平機會,高叫平等這冠冕堂皇的口號,在西方許地方多無所不克!誰能反對“平等”?因為這個概念極具正確性;但落在有些人的手裏,也一樣中毒。舊約中只口講 “平安”信息的先知,通常被稱作假先知!為求理順自己的權勢範圍,平機會搞了個諮詢,其中就含有毒素。為了讓信徒明白平機會最近“歧視條例檢討公眾諮詢文件”是什麼葫蘆賣什麼藥,不少教會特別為此辦了些聚會,有的更用上「解毒會」的名稱。

這份諮詢文件之中,有最觸動基督教會神經的條目,就是以“事實婚姻”這巧取豪奪的名目,把仍有極大爭議的、影響華人社會的、涉及倫常觀念的,甚至觸及經濟及法治層次的好些議題,企圖藉着這次檢討,以暗渡陳倉的方法取得社會“默”認,來一次過作結案,好在未來的日子中,以把握了“民意”來排拒反對他們的聲音。

什麼是“事實婚姻”?就是任何形式的“同居”關係,不分男女、不分關係情況和長短……都全部涵蓋!甚至連“前度”關係也都包括在內!香港社會沿襲的家庭和婚姻的關係,將起翻天覆地的改變。真正的婚姻,和人倫的家庭,將與隨意的、任性的、為錢的、騙人的、虛擬的……混為一談 --- 或說無所謂婚姻、家庭了!

我們知道一男一女、一夫一妻的婚姻關係,乃係上帝所設立的,合乎人類的家庭和生活;主耶穌且親自重申了這創世以來的“制度”(太19:4-6)。

另一方面的影響是,社會各界十分容易就為此而付上代價 --- 為本來沒有福利的某種關係“找數”!以公平為名,推不公義之策,為的是什麼?真是天曉得!

其實該會工作一向著重同性戀的歧視方面,但在他們最近一個工作間歧視的研究中,顯示性傾向的歧視/騷擾只有0.2%,在十項調查項目中排第十!(最高的是64%年齡歧視、其他依次係:21%性別、17%致性騷擾、14%家庭崗位、11%新移民、10%懷孕、9%婚姻、4%殘疾、3%種族)報告所顯示的,不單性傾向歧視情況極少極少,且突顯出該會用了強大人力物力推展的有關的歧視/平權法,與促進其他更有需要項目的平權,實在不成比例,像別有用心似的!

不理會華人的社會傳統、不理會基督教會的反對意見、不理會政策對社會所造成的衝擊、不理會有平等為名所造就成的不平等現象……廣東有句難聽的話 --- “你死你事”,正是這一流的心態!在諮詢文件的後頭(第52-60題),有關乎平機會“權力”之類的問題,充份暴露出這機構的自我膨脹和可怕的權力慾!這可會是那些諮詢,和推動他們所謂平權背後的願望?一個屬於政府的機關,為什麼需要這樣的權力?筆者不禁想到這句說話 ---「你為自已圖謀大事嗎...」(耶45:5)

當市民在毫不知情、毫無反應的情況下,這一味“平等”的菜色就足以叫人人都平等地中慢性毒而身亡了!大家可要留心了!

(要仔細解讀有關文件,弟兄姊妹請到平機會有關網頁參閱,並提出你的意見;你的回應絕對重要。大家亦可到明光社等機構了解有關的觀點。)



2014年8月31日 星期日

哥林多前書 4:20

「因為神的國不在乎言語,乃在乎權能。」

因為聖經是神的話語,所以教會重視言語。由講道到方言,由傳道到教導,由禱告到輔導……都是言語上的工夫,特別是信仰上的言語。願意聽的,能聽到的一定不會少。信主日子久了,信徒熟悉的經文也多,會以為自己之所知和想法,就是聖經的意義!另一方面,有能力能運用經文的人,就用經文支持自已的說法。還有,我們很會用上聖經金句來傳福音。只是我們結出的果子,卻常常與我們所盼望的有差距;原來「純正話語的規模」要用信心和愛心才能守著(提後3:14),否則誰又有權、有力去講論神國的事呢?(2014.8.3)

相對於人的國,神的國更有永恆的、寬廣的含意,如果人以現實的觀點角度來看,不免有限制、扭曲。不過生於斯長於斯,信徒不免被世間的言語所薰陶,自己也用上了同樣的水平看一切事物。跟着主耶穌的門徒,彼此間曾爭大爭排位,正是以這樣的水平看神的國;主回應那是出於神的主權。是的,我們都該知道,無論恩賜、能力、職份等等,都出於神,所以事奉、見證都不可能超越神的權能。所以信徒會用上聖經作為言語的內容,而且深信「出於神的話,沒有一句不帶能力的」(路1:37);不過如果你自己還沒有服於神的權能,就不要指望套用一兩句神的話語,就以為自己的說話同樣會帶着權能!(2014.8.10)

現代化的社會著重宣傳,所以推廣什麼都不能不設計亮麗的對白,即使推廣的是垃圾,也有動人的口號!慣於以言語作見證、傳福音的信徒,同樣會把握傳揚的技巧;教會有“三五”成群的佈道法,熟習了就可以流利地傳講,領人歸主盡在掌握!但卻也有懶理所述難以入耳、毫無修飾,總之算是盡了使命。我們以為自己只負責講,信與不信由上帝包底,聽者則負上最終責任!如果除了傳講之外,信徒不能叫人聽信福音、不能叫人看到神的作為,那麼這個信徒身份就未免太過單薄了!聖靈的恩賜、聖經的亮光、教會的造就、生活的經歷…能夠讓信徒口中的話變得帶着權柄。也只有權柄,信徒言語才會超越平常。(2014.8.17)

有些教會對「權能」這字眼有點“避忌”,生怕自己偏離了“福音/道”的正統路線!卻又有些教會把聖經中的權能算作牧者們的權威,不讓靈恩派專美;這些長老們的話像有股威力,幾乎可以支配信徒的生活!若不是來自「道」的權能,又並非出於靈恩,那不是狐假虎威就是人為的權勢、能力了。在進步的現代社會,要人服的和不服人的互相角力,所以教會散亂、信徒出走、教牧跳槽等現象見怪不怪!都怪大家沒有在意權能的所在。按文意而言,「言語」與「權能」相對比,若「權能」指向來自神的、屬靈的力量,那麼「言語」就是人的行為 -- 無論是否出於信心或視之為恩賜,只盼望講的聽的,全都服在神的權能之下!(2014.8.24)

這經節與主的教導「離了我,你們就不能作什麼」相呼應。因為信徒的服事,並不能憑藉個人的力量就可以帶出屬靈的果效;我們深信無論是禱告是作工、是見證是傳道,能使人心信服的,乃是聖靈和祂的權能,而我們乃是神權能展現的管道。所以若沒有搭上、搭通,信徒所作的一切,都是人意人工、自道自白。即或有熱切追求屬神權能的,若怠於順服,亦只能算是自言自語。當真正的持份者無置喙之處,人就只能把手所作的工算為自己的功勞了,那又有什麼可矜誇的?世間又豈缺少強人偉人?來自神權能的見證,和言語,才可能「願祢的國降臨」!(2014.8.30)



2014年8月25日 星期一

冰淋城下

一項於七月中癹起、名為“Ice Bucket Challenge”(一般譯作“冰桶挑戰”)的行動,短時間內風行全球。參加淋冰水者可向三人發出挑戰,被點名者在24小時內必須進行“冰桶挑戰”,並且拍攝影片以資證明,不想淋冰水者則可捐款(至少100美元)予「關懷肌萎縮性脊髓側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病患者又被稱為“漸凍人”)。這個活動近期被批評是名人做秀或一窩蜂式的熱潮,即使不知道漸凍人病患是什麼模樣,但已幫助ALS協會籌得龐大善款。美國ALS協會在一個月內已籌得超過3000萬元,是2013年該協會去年全年(190萬)的16倍!

雖然我等升斗小民即使能捐,也不過是個小數,但所由點滴累積而來的龐大資源,就算我們沒有監察的位份,也總可以多點了解,究竟這個運動、那個機構…是什麼回事。例如內地大地震,本地捐獻了,但物資都被丟在一旁、重建的地方不能用……神創造宇宙萬物,賦予人管理之職份,所以得的付的無論多少,我們總要各盡其職,立己立人立社群。

今日冰淋城下,論到這個盛事,被挑戰者淋了冰水、捐了款,仍然覺得十分興奮,還要繼續把這挑戰交捧,向別人下戰書。這戰書不單是請你冰水照頭淋,也在眾目睽睽下請你“找數” -- 有如你欠了別人似的!好玩之處,是像被捉狹之後,可以名正言順地去“玩”別人,並且可以上鏡,利用今日的交流平台,把自己“找數”的片段公諸於世,達致“吸睛”的目的,所以參者是樂此不疲,有淋多次的!

信不少香港信徒有參與這個活動,只消看看臉書上“洗板”而來的告白,便知道這行動影響之大;因為信徒也不乏好玩的、走在潮流前端的、要看看某某人淋冰的反應等等;當然也有不少帶着還人情債、做善事襄善舉、不好意思拒絕……等態度而“找數”的!我們更害怕不作出正面回應時,別人會說我們“潑冷水”,惟有硬着頭皮“淋冰水”好了!其實許多人也還沒有搞清楚為何有這樣的行動、捐款捐到那裏……行動的發源地加拿大的ALS協會就曾發出呼籲,請大家把善款捐到加拿大而不是美國,他們在是次熱潮中所得的只有90萬,遠低於他們的目標(300萬),也遠遠低於美國之所得!天曉得不同地方的同一樣機構的需要有多大的差異!

如果我們沒有開放視野,沒有留心別人的需要,我們便不會知道社會上原來有着為數龐大的微小的社群。在香港這片繁華土地,隱藏了多少不為人熟悉的社福機構,像以往寂寂無名的ALS一樣,默默地服侍着軟弱的小群。聖經教導信徒愛鄰舍(路10:27),又提醒我們愛要先從近處開始(約一4:20),那麼“冰淋城下”的信息,正是要叫我們要關心那些需要一杯涼水的小子(太10:41)。大家可有留意教會支持過什麼微小的事工沒有?

在許許多多的告白之中,有些人的行動值得我們欣賞:有名人淋了冰水之後沒有繼續點名,只呼籲大家多關懷身邊有需要的人、有社工捐了款卻提醒人鄰居/本地好多社會和民生的問題也需要大家用心思精力去了解和幫助,特別一些唔型唔好玩唔搞嘢冇回報的事工!

有人批評“冰桶挑戰”浪費食水、買冰的錢,但對我們浪費慣了的世代,那一桶水、一袋冰,其實只不過是我們所浪費的資源的皮毛,雖然資源不應浪費,但也不必因噎廢食!從浪費的角度看,我們有更多地方需要反省如何節約和環保。從聖經教導作管家的度看,我們所得的錢財、恩賜,都是受託運用的,要向主交帳。如果在人的社群之中重視“找數”,那麼到我們“埋單”見主的時候,能坦然無懼地交帳嗎?



2014年8月15日 星期五

咒詛遍地中的末世信徒

空難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以巴爭戰中平民傷亡慘重、溫州強拆教堂演至警民衝突……「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的末世的現象觸目皆是,也觸目驚心!差不多都是人惹的禍!

日前台灣高雄發生大爆炸,死傷枕藉!已知這次“意外”事件也是人禍!因為在爆炸前幾小時,現場一帶居民已嗅到強烈的氣體異味,但幾間燃氣公司到場看過後,都推說不是屬自己公司的管道,因而沒有處理,都沒有關閉管道,市政府亦無疏散居民。連續幾小時泄漏燃氣,慘劇就一觸即發!要獨善其身的,終也惹禍上身!

“事不關己,己不勞心”、“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些毫不積極的意念,乃是好些人的生活態度;在後現代世紀,有人稱之為自我,但更多人看作是自私!而自私更有甚者,乃是為維護既得利益,還可以理直氣壯地罔顧他人的權利;損人自肥可說是這社會的特色,損人不利己的,更是可怕!

華人的自我、自私的行徑,己成為世界級的咒詛;有毒食物、環境污染、旅行惡霸、貪污行賄、產業炒賣……使華人聞名天下!“公德”真箇成為一個理想,被“高高掛起”(“事不關己”的另一歇後語)!私德崩壞,何公德之有?不重視公德的社會,也不會培養出有公德的公民。華人社會可會自我省察?高雄的慘劇是極響亮的警號,更是一個難以承受的結果!

其實還有許許多多人類破壞環境、殘害生命、摧毀核心價值等等世情世事,都值得普羅大眾都加以關注,好讓這個世界可以繼續“生存”下去。

基督教會向以關懷社群為己任,即使教會是多麼微小,對社會上發生的事情都不會不聞不問,禱告是最起碼的作為。因為神向人所要的“善”,乃是「行公義,好憐憫,存謙卑的心與你的神同行」(彌6:8),所以教會關注社會,本來就是使命,甚至是與神同行的行為,像昔日主耶穌所行的一樣。當然,教會,特別是教牧同工,在有些事情上(例如政治),是不宜過份投身,免得予人不務正業的感覺,也易於令大使命被邊緣化了;但按真理鼓勵信徒關注社會,作良好公民,聖經中則不乏這些教導。比方說:作好撒馬利亞人(路10:25-37)、在善的前提下順服政府(羅13:1-7; 彼前2:13-15)、在彎曲悖謬的世代中行事為人像光明的子女(腓2:14-16; 弗5:8-11)、以代禱作為個人在主裏平安和敬虔的追求(提前2:1-3)、在罪惡的末世中以聖經教導行善(提後3:1-17)、像先知般宣告社會和領袖的罪惡(太14:3-5; 摩7:14; 先知書)、有像主耶穌潔淨聖殿那樣的心志面對罪惡的現象(約2:13-22; 太21:12-13)……

或許我們可以作的都十分有限,但古語有云“莫以善小而不為”,所以我們只須把握機會,一點一滴地講就可以了。其實我們傳揚福音、宣講真理,許多時都不會滔滔不絕和長篇大論。「我們行善不可喪志」(加6:9),「你們就是為義受苦,也是有福的。不要怕人的威嚇,也不要驚慌,只要心裡尊主基督為聖……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4-15),求主幫助我們,不會因為只為一時偷安,輕忽了回應眼前的訴求,免得咒詛遍地竟然也成為我們的沒有盡的責任!



2014年8月13日 星期三

歌羅西書 3:15

「要叫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裡作主;你們也為此蒙召,歸為一體;且要存感謝的心。」

「要叫基督……作主!」當使徒保羅這樣說的時候,乃是說在人心中本來作主的,是人自己,現在要交出來了;又或說信主的人本應都由主作主,但實際上卻是人僭奪了這主權。當信徒咀裏呼叫主啊主啊,人前又滿口金句,但老實說,主作過主嗎?大事小事、群體的事個人的事、社會的事信仰的事,是否全都讓主作主,抑或自己說的才算是?如果我們蒙召跟從主,是進入祂的國,要跟眾信徒在真理、道路、生命上同氣連枝,體現基督的生命,那麼行事為人就不可能不憑着基督。走舊路的蹈覆轍,罪疚、不安等等就不免油然而生,叫聖靈擔憂(弗4:30),主的教會又怎會平安?每當聽聞有信徒失見證的時候,可真是“合城的人也都不安”!當信徒都順着祂而行,教會自然就滿溢基督的平安了。(2014.7.27)

主經已把祂的平安賜給了我們(約14:27),所以每個信徒都應有這份平安。若「基督的平安在你們心裏作主」,即讓屬主的平安掌舵,就得安定,那自然是值得感恩的。但現實卻不是“人有我有”,許多信徒仍然被舊患和新傷纏累,像不曾得着過似的!如果經已賜下而又沒有享有,那就是實踐、應用的問題。也許是我們不知道如何讓這平安作主吧!假使我們心中所求的,都是外在的平安、世上的物事,那顯示了我們所要的是世物、是好處,所充滿的是人意,並且也不會多「先求祂的國和祂的義」。所以即或有禱告蒙允,但在心中作主的掌管的仍然不是「基督的平安」,因此仍然會小信、會失望、會低落,內心、靈命隨着屬世的生活這一時、那一時的狀態、質素而飄搖。(2014.7.20)

還記得有首兒歌這樣唱:“有主在我船中我能笑於暴風,笑於暴風……” 在暴風中保持鎮靜,以平常心面對,並不是件易事。飽經風浪的人一樣會在風急浪高的時候膽怯,大門徒彼得雖身為漁夫,在要下沉之時也自然地發出呼救。人生無疑必經憂患,在困境中依然安穩並不是常態,但在人海之中,主卻讓我們有處可以安歇的水邊。萬千基督徒印證了在主裏有平安(約16:33),主的恩惠、平安,是教會共有的寶藏、共享的能源,肢體彼此間的勸慰、分享、相助、代禱、互勉……都是開發主裏平安的方法。教會的主呼召我們成為肢體,讓我們在主內豐厚的恩賜中重整、更新,能以重拾人心因為外在和過去沖擊中失去的平安,自然滿心謝主。(2104.7.13)

在資訊流通的社會,你像是什麼都可以知道;除了真相!好的、不好的,像開大了水龍頭一般,都沖進了我們的腦海。末世多變幻,我們看到現在生活的社會越來越躁動,前程未卜。即使許多壞消息都像事不關己,但城門失火,也會殃及池魚,也會沖走你的平安;甚至連生活中一些重要的事情,也被潮水般的壞消息吞噬了,人們也越來越忙亂、憂慮,平安也距離越來越遠。好消息實在太少了!世人或許沒有令自已長久安穩的方法,真正的好消息是,基督已頒授了祂子民一份平安,是沒有什麼事、什麼人可以奪去的,除非你自已把這大禮束之高閣!換言之,信徒原來可以有選擇,繼續讓自己低落,或是讓心裏充滿主所賜的平安。(2014.7.6)

2014年7月9日 星期三

使徒行傳 2:38

「你們各人要悔改,奉耶穌基督的名受洗,叫你們的罪得赦,就必領受所賜的聖靈。」

信徒聚會,常會聽到「奉耶穌基督的名」的說法,由開始聚會到醫病趕鬼,由施行禮儀到感恩見證,由教會事工以至到信徒家庭的需要,總之無論大小事情,都奉主的名。無疑這是聖經的教導,信徒當知道在講及信心、靈魂等等屬靈的範圍,就不可能是以人為中心,以為憑人的意願和能力,或是學到了什麼,就可以成就什麼。所以,信徒不能奉別的名、靠別的力量,以為可以在屬靈的路上呼風喚雨;若有所得,那反而要當心了。我們要意識到自己常常活在主面前,常常行在主的旨意裏面。屬靈的事不可能像是交易、做買賣。受洗,是歸向神的立志決定,顯明信徒生命、生活,是跟俗世分別出來的! (2014.6.29)

基督教向以“因信稱義”作為耶穌救贖的重要描述,用字精準,言簡意賅,不過信徒若把這簡明的說法視作信仰的全部,奉為圭臬,就容易廉價化了福音,也不免會把救恩完備和豐盛打了折扣。有自詡信主而不洗禮、不聚會,更有不信聖經的、不知悔改的!如此信仰,即或得救,「他就要受虧損」(林前3:15)但僅僅得救並不是神的心意。主來乃是要叫人得豐盛的生命。奉主名受洗是信奉主耶穌的表徵性行動,且有認罪以及需要被潔淨,和赦罪的含意,那不要洗禮算是什麼意思?若受洗卻沒有「悔改」的心,那只是功利的求神拜佛行為;沒有讓聖靈工作的地方,何來活水?何以豐盛? (2014.6.22)

聖經罕有地提出了一條信徒領受聖靈的程式,因為好些提到有信徒領受了聖靈的經文,大都是神主動的作為,並非教導人當如何去領受(如徒10:44)。經文所提到原則十分清楚,從福音來看,就是人聽從了十架救贖的道理(參加3:1-2; 弗1:13),信了主,然後接上了這程式,才能領受聖靈。「這應許是給你們…神所召來的」(徒2:39),福音書清楚記載了這是主耶穌對門徒的應許。故此,聖靈的來去,乃是按神自己的旨意;屬於神的主權範圍,亦不容人有所僭越或擺佈,甚至按照這程式完成了必須的條件,也只能等待和祈求(如徒8:16)。要受洗不難,但悔改卻是最難的一步;當老我舊人纏累依舊,無悔改之實,何來聖靈?即或曾經領受,聖潔的靈也會離你而去。 (2014.6.15)

人生在世,有在世的空間和生活,屬世的一切,無論善的惡的,都在影響着人生。雖然聖經指出始祖亞當把罪和罪的咒詛帶進世界,但在主的恩賜之下,人只須為自己所行的負責(羅3:23)一切神都必按祂所啟示的標準來審問。故此,屬神的人既不屬世,人生自不應受世道左右和人意擺佈,包括自己的意慾。悔改,正是歸屬於神的行動,由偏行己路轉入真理正路,由跟風隨俗變為信道從主;受洗,有一種離開為奴之地、得脫追兵的意義(出埃及)。當然,我們並非把世上一切事物棄如敝屣,若是這樣,除非離開世界方可(林前 5:10)。不過將基督之名放於個人意志、權利之上,和世間萬事之先,正是奉祂的名受洗的要義。 (2014.6.8)

雖然洗禮沒有規定一定要在什麼日子,但許多教會會選擇復活節和聖誕節,不是因為熱鬧,不是為方便記,更不是因為浪漫……因為這兩個節期特別能叫人念記主的作為,也是特別能凸顯主道成肉身和成就救贖的福音。洗禮,正是人聽信了福音,因主的作為而歸屬於祂的“手續”。信徒大都知道,人之得救並非靠人的什麼行動(包括洗禮),或是有什麼感召、緣份之類;走到洗禮這一步,乃是走過了得聞福音和回應福音的步驟,悔改過往並以洗禮顯明今日之信。有如要入籍某國,申請人必須接受該國的語言、歷史、道德等並通過審查,才算合格,然後才有資格參與宣誓的儀節來作出公開的宣認,以完成歸化的手續。進入神的國,要求即或不會更嚴格,相信原則也是一樣的。 (2014.6.1)

2014年7月8日 星期二

羔羊真的無聲嗎?

有人指《以賽亞書》所預言的耶穌猶如一隻被殺羔羊「默默無聲」,然後講到主耶穌面對什麼壓迫之時,就是這個「不出聲」的反應---只能說是有時正確;信徒要明白聖經一貫的教導---我們出聲有時,不出聲也有時。
主耶穌被捕到被帶到宰殺之地,無錯係默然承受,但一樣宣告人有得赦的機會,也有向父神禱求,並非一言不發像啞了一樣。新約指出堅守信仰的信徒會被捕、被迫害,到時當默然而等候,讓聖靈來指示人當講的話。我們「不要消滅聖靈的感動」。
信徒要留意在非暴力對抗之時,雖有被迫害之危險,這是必然的事,若按聖經教導,當其時乃係要收刀入鞘,就和平地被捕好了;但絕不代表在此之前不要發聲、不能回應、不可行動!福音書記主耶穌經常發聲責備文士和法利賽人、祭司和長老等等掌權階層,祂的所作所為正正係今日強權者口中所謂“尋釁滋事”!安息日行動、潔淨聖殿…等表現,在今日昔日權貴及其附庸眼中,都全被視作反社會行為;主耶穌騎驢遊行進城之行動,甚至更引發當權者的終極反撲;這些記錄又怎能看為“默默無聲”的行動?「祂的時候還沒有到」將宰之時呢!
所以,弟兄啊,解經真的不能斷章取義啊!
例:話說2014.7.2清晨中被捕的年青人只不過是想堅持到八時才離場,沒有動武或怎樣反抗,反而算是有點像聖經中主耶穌「默然」被捕的教導呢!

這些年我們所追的遊行

遊行有什麼好追的?遊行不是女孩又不是小說,你又不是記者不是特務……

今年七一大遊行,在普羅大眾對施政不滿的喧嚷中出發,萬眾帶着人數破記錄的期待而其中也有我份的心情走在其中。到結束之時,主辦單位宣告有51萬市民參與,可算是一次特高的記錄!當然大家可以不同意這個數字,又或不能接受官方或是學者的統計,(筆者嘗試只用維園幾個足球場和遊行街道面積共約6萬多平方公尺的可站人數作簡單數學方式計算---在第一批到達終點時間以一幅過的鳥瞰照片“全景照”來數算人頭---不計算橫街站立等待插隊和未能進入球場的市民,以每平方米極為寬鬆的站立3人計,單這3小時的人數已遠超過學者統計的最高17萬人數字!若作全日行了6~7 小時計,則人數可以倍增!)但無論人數的多少,總是代表了許許多多市民的情懷、情緒,而龐大的參與人數,他們的訴求更是執政者不能漠視的。斷言排拒,不把人民意願當作一回事,跟獨裁統治沒有分別,這豈是資本主義、講法治與自由社會的現代都會的元素?這個都會將來也不會繼續成為中國經濟對世界開放的橋頭堡,更與普世的價值背道而馳。政府若自毀長城,一手做成社會的動盪,市民又可向誰追討?七一,乃是百姓還可以走的路。

對基督徒而言,我們不能接受一個政府只顧經濟的發展和要緊握統治的權柄而不理會廣大人民生活和他們的意願,聖經中指出舊約的先知和主耶穌,會斥責當權者的乖謬。「行公義、好憐憫」(彌6:8)是上帝對所有人的要求,也是主耶穌以身作則給我們的榜樣。所以有“基督徒支持民主政改”的行動,號召信徒參與遊行,今年且有教牧人員為支持前往靜坐的學生,結果被捕!

教牧為何被捕?當然我們不會相信這幾位牧者會動粗,也不會煽動暴力,所以他們的遭遇可算是池魚之災;不過假如他們為聲援靜坐的學生、支持內中或有他們所牧養的小羊,那麼就不是被拘捕行動所波及,而是他們自主的挺身而出的結果。也許他們早己有「為義受迫逼」(太5:10)的志向,雖然大家多少都懼怕受到武力的對待,但卻無懼於威嚇;因為就在那個時刻,在那樣的環境,被捕,可能是他們對年青學生最有力的支持;雖然是被捕,那反而是對掌權者作出的指控。像先知這樣的人物,通常都不會受到社會尊貴的上流人喜歡,因為先知常常跟他們對著幹。我們不知道有多少人有先知的恩賜,但信徒都是世上的光(太5:14),被揀選去宣揚召人出黑暗入光明的信息(彼前2:9)。原來這正是他們定意要走的路。

先知阿摩司就曾譴責過強暴的統治者:「你們以為降禍的日子還遠,坐在位上盡行強暴。你們躺臥在象牙床上,舒身在榻上,吃群中的羊羔、棚裡的牛犢。彈琴鼓瑟唱消閒的歌曲,為自己製造樂器,如同大衛所造的。以大碗喝酒,用上等的油抹身,卻不為約瑟的苦難擔憂。」(摩6:3-6)社會敗壞的一個主要原因,就是執政掌權者的過失。無論向自己的喜好傾斜、是向權貴傾斜,或是向財富傾斜、向潮流傾斜…,都會做成社會失衡,人民都成了受害者,承受執政者傾倒出來的苦難。正如政府某宣傳片段所言,市民發出了無奈的呼聲:俾條路行下啦!

回顧本地十多年來政府施政的情況,推行的政策可謂乏善足陳,求自保、求進帳、求功勞…,“給你一粒糖,要你那間廠”,人民都成了砧上肉俎,凡是他們說要如何就要如何,你就得被予取予攜,也不應異議;而可以異議的議會,卻只餘少數被指為反對而反對的反對派議員,他們的意見都被視為無風起浪、無事生非!他們也需要一條出路。

那些議員是先知嗎?那些以事論事的評論員是先知嗎?在今日的社會上,誰是先知,可以在黑暗中發出真理的亮光?你知道的!



2014年7月4日 星期五

2014七一遊行人數

以普通數學的方法計算遊行人數~

不懂統計學,所以只以面積計算容納人數。因為同一時間內、由頭至尾、所有路段都有遊行人士站立,所以計面積都可以得到一個起碼的最小的人數。即只計算首批6:30到達終點之時間的一幅"鳥瞰圖",由起點到終點全線面積所站立人數。

簡單計算方法/準則:維園球場+路面面積
*
*行車線:標準兩線7.3m闊,4線闊13.5m;
*電車線:5.5m雙程(不處理無軌一段)
*行車線數字為大約數字,亦不計算開6線時段,故面積數字未能達至準確;
*未計主要道路外橫街,銅鑼灣一帶如利園山道等都有大量插隊人士站立;
*不能計算中途散去人士,若計算則有多冇少!

1. 維園足球場:6個
    甲、維園球場一次過之站立面積,以 6:30仍站滿人計
 乙、 60m x 35m x 6=12600m2
2. 高士威道:全長530m, 以起點部份計約260m
 甲、 260m x 2行:260x7.3=1898m2
 乙、 260m x 2電:260x5.5=1430m2
 丙、 共3328m2
3. 怡和街:300m
    甲、有一段轉入禮頓道/伊榮街/邊寧頓街一個大灣更闊路面面積較難計算
    乙、 300m x 2行:300x7.3=2190
    丙、 300m x 2電:300x5.5=1650
    丁、共3840m2
4. 軒尼詩道:1800m,計4行車線
 甲、 1800m x 4行=1800x13.5=24300m2
 乙、 1800m x 2電=1800x5.5=9900m2
 丙、 共 34200m2
5. 金鐘道:800m,計2行車線
 甲、 800m x 2行=800x7.3=5840m2
 乙、 800m x 2電=800x5.5=2750m2
 丙、 共 8590m2
5. 總面積共計=62558m2
6. 以每平方公尺站立 4人計:4 x 62558 = 250232人
8. 以 最寬鬆 3人站一平方公尺計:3 x 62558 = 187674人


若以9:30為結束時間,由6:30起計,即再遊行一倍時間,故可以倍增遊行人數!(留意遊行速度越行得慢人就越加擠迫,而速度快則流量更大)

另外遊行結束時間有講係10:00,甚至有人講到11:00先完全行完晒。抳多出嘅時間內人數亦難以數算,亦應該會較為疏落,唔計嘞!

所以真實人數過五十萬一啲都唔奇!









2014年6月14日 星期六

愛家庭與愛你的鄰舍

家庭,在現代社會似乎是越來越易出事的地方。過去造就生命,培育靈魂的基地,成為撒旦攻擊的最烈的前線。一個個家庭,就是灘頭陣地,父母角色的崩壞,子女受害;制度不給力,家庭就解體,下一代的身心靈就無可避免地受到虧損。

最近一個歲半的小女孩,被失常的母親亂刀斬死,多麼令人心痛!需要父母照管乳養的幼小年紀,竟然遭遇如此苦難,在極度驚恐和痛苦中死去!短暫的生命,原來自出生以來,也沒有嘗過父親的眷愛的滋味,在愁苦抑鬱的母親手下,想來也沒有多少天幸福的日子!醫局、社署、親友,都不能看出點端倪,災禍就發生了!

此情此景,教會中人不免省起自身的責任,「要愛鄰舍」,「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雖然不知者不罪,但信徒有沒有多一點關心親友、留心鄰舍,乃是自己需要省察的事。雖然生活迫人,大家的空間都被擠壓佔用了,但神跡奇事就如五餅二魚,乃是由點滴的付出而來的。求主寬恕我們的疏懶;求主幫助,開我們的眼,看見當看顧的鄰舍!

再看台灣鄭捷失去人性的殺戮,父母跪地賠罪道歉,也不能追回他們對兒子的疏忽,更不能贖回別人兒女的生命!而這類泯滅人性的殺戮,由講自由重自我的西方世界,殺到了本來重視家庭和倫理的東方社會。現象告訴人,人類一切的現代經濟活動、資本主義行為,加上後現代的唯我自主思維,已把許多個體,包括個人和家庭,推到自生自滅,甚至彼此加害的境地。

我們的眼睛常常不靈光,看不見別人的需要,「主啊,我要能看見!」求主讓我們看見更多隱而未現的憂患和危險,好讓我們成為平安和福音的使者。在人就要發瘋之前,能將主耶穌的醫治帶給軟弱的人。

或許,教會、社會對家庭的支援,遠比不上這都市對倫常對每個家的破壞,問題自然叢生。當小舖都變成連鎖店、大商場;家庭的根好像行人路上、馬路旁邊的樹,只有丁方可見的泥土地生長,接觸空氣,甚至許多連立足點都鋪上緊貼樹幹的水泥,呼吸也困難!最典型的例子,可看那左鄰右里的鄉村屋邨,被毫不輕便的鐵路切割分隔,社區萎縮、孤立得像望夫石,裏頭的家庭,變成只是放工睡覺的地方,等候着那一兩卡擠得滿滿的車廂,把本已疲憊不堪的人轉來轉去地送回來;門外既沒有什麼工餘去處,又不大願意轉來轉去往城裏走走,家庭變了圍城!宅男、家暴等等問題又會否因此而滋生?

日前東北區人士衝進立法會,反對政府發展東北區,豈非重視鄉土情理人們的迴響嗎?前為建造高鐵而強拆菜園村的遺恨未消,而重建的不當情況,也加深百姓不信任政府管治和承諾的情緒,甚至催生了本土主義,令本已混亂的政治更添煩惱。今日高鐵“大白象”工程的失誤和超支,加上喪失家園的鄉土黎民,大家都輸得一敗塗地。難道社會的發展,可以忽視社會最基本的單位---家庭的存在嗎?即使本地的發展賺得了全世界,卻賠上了家庭和下一代,值得嗎?抑或他們的犧牲,是在所難免甚至是在所不惜的?由最低工資到全民退保的爭取,由強積金到公共醫療體系,由市政到商場的外判,由教育的操控到社福的一筆過撥款……豈不都關係到最基層的民生,是基本的家庭保障,難怪有政黨要以兩敗俱傷的“拉布”行動來對抗建制了。現代發展、都市化的結果,似乎只是部份人更有所得着,而基層的家庭則要面對越來越多的困難。

同樣道理,已有不少信徒同樣不滿香港教會自顧發展,忽略了這些社會的事務。雖然我們的力量也還是微小的,智慧也不充足,也不能以為自己被聖靈充滿了,但我們的神是能叫人在黑夜歌唱的主,在祂沒有難成的事(耶32:17)。

此時此地,教會宣稱重視家庭,我們還可作什麼呢?但願大能的聖靈厚厚澆灌在我們中間,像昔日五旬節時一般,不單叫門徒開口作主的見證,還藉他們的手醫治軟弱的人。當我們盼望教會能作主在世上的金燈臺,我們需要油,求主常賜下,使我們的燈能發出亮光!阿們!

(2014.6.8)

2014年5月28日 星期三

哥林多前書 1:30

「但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神又使祂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

「你們得在基督耶穌裏是本乎神」所說的,一,是恩典:信徒大都知道,能夠成為教會—基督的身體—其中一分子,並不在乎人的行為,乃是恩典;但另一方面,許多肢體卻似乎不大能夠掌握,生命的更新變化也同樣並非己力勝任,還要續繼靠恩典轉化,才可能有“似樣”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的生命。二,是主權:信徒在黑暗的權下遷到愛子的國度,把本來由人操控的人生,改為讓神掌管。然而,我們雖然曉得自己的主權在於神,但往往因為看重自己既有的天賦的聰明、學來的知識、過去的經驗、世道的智慧等等,而讓這等能力取代了神藉基督要賦予我們的道,管理了自己的人生,甚至渾然不覺主耶穌經已失去了你!經云:「本於信以致於信」,我們既靠着恩典入門,在基督裏承諾交出自己,又怎能失信於主,以致自己失去的更多!(2014.5.25)

信徒渴想有美好見證,也會熱切追求靈命成長,但常常會有兩極的危機。一是自以為不義,不斷看着自己的不足,以為要做得更好,才配得天上的基業;信心和真理掌握不足就會這樣,好些慕道的、初信的肢體是代表人物。二是自以為義,看自己豐足,自我感覺極好;會出現的問題是,以為眾人皆醉我獨醒,容易指責別人的不足!法利賽人是這一類典型的模樣。經云「神又使祂(基督耶穌)成為我們的智慧、公義、聖潔、救贖」,就是無論得着有多大,都不是人憑自己成就的。多卑微、多軟弱的都可因主而升高,多高貴、多強大的都不可能超越基督的榜樣。所以,「本乎神」,就不是本乎人。面對慣於以“人本”為考量點的世界世事,甚至在以“我”為本的氛圍之中,信徒必須常常儆醒。(2014.5.18)

信徒由蒙召進入教會,連於基督,承受恩賜,到結出果子,全是恩典;“歸主”就是這樣的一個過程。憑信心入門,也憑信前行;行在基督裏,可以擷取神預備好要分給信徒的美果---生命的智慧、公義、聖潔和救贖。所以許許多多的信徒用上了百般的方法,為要在屬靈的事情上有所得,盼望提升個人靈命的素質,教會也有這方面的豐富的屬靈產業讓信徒自由享用。不過我們得小心陷入了以操練的方法、模式、層次…等本身為目標那“任務主導”(task oriented)的窠臼;熟習行為,卻不熟悉基督;四處拜父(約4:21),雖或有所經歷有所感受,但父「卻不在其中」(王上9:12)!追求屬靈生命的成長,就是追求主自己,所以最重要的,是單以親近主為目標,恆心地住在祂的裏面;得著基督的,然後才更深享有在祂裏面的豐盛!(2014.5.11)

不論信主抑或未信的,不少人看教會是公義的必然發言人,其中更有以為教會要比政府、政黨,甚至比政法更需要擔當公義的警察,舉凡涉及公義的事件,教會都不能缺席,否則就是失職!我們不能說這看法全錯,但更不能接受這是對的。因為教會雖然作為彰顯公義的群體,我們所秉持的公義,乃建基於神的道,並不等同世界的觀點。教會也不應隨着世事起舞,跟從風行的節拍,跳過真道的範圍。除非事情是直接抵觸聖經,令世人陷於罪惡的淵藪,那教會就須廷身而出,撥亂反正。教會之所以“義”,是在基督裏得着的,故此不可能在人云亦云,在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層出不窮的世事中選擇為某一方站台。主智慧地教導我們:「該撒的物當歸給該撒;神的物當歸給神」(太22:21)。不涉真理,甚至言不及公義的世事,豈不是世人、社群、社會自己當面對的事嗎?世界常要求教會表明立場,但當世人覺得不愜意的時候,就不會承認曾立你作斷定是非的審判官!(出2:14)求主叫我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能分別是非,做誠實無過的人!(腓1:9-10)(2014.5.4)







2014年5月19日 星期一

教會的言論沒自由!

有人把沒有看見教會對他們視作公義之時事出頭,就等同沒資格表達對家庭倫理之立場!筆者只能說這是非理性的打壓!
對這樣的觀點,大家可以找出許多該問的問題:
  1. 是否任何群體沒有就任何不同類不同主題的社會議題發過聲,就沒有資格於其他所有議題表達立場?
  2. “教會”是否在任何社會議題/時事上都必須出聲/表態?而社會各方面都一直期望教會表態?
  3. 言論自由,是否包括不發佈言論之自由、與選擇合適自己之議題發言的自由?“教會”有否言論之自由?
  4. 如果就某件事件有“教會”表達過之立場不被某一方接納,那又是否算出過聲、參與過?
  5. 是否有“教會”就過去任何議題發言,基督徒維護一夫一妻社會倫理之立場就不受敵視?
  6. 假設“教會”表示接受同性婚姻,是否任何時候都可以發言,而之前不需要就其他議題表達過?
  7. 個別教牧/信徒過去就社會時事/議題/涉及公義事件的發言,是否都不算屬“教會”意見?
  8. 教會教導每個個別信徒都應按恩賜/職份/能力/領受,作見證/作鹽作光…,而信徒在社會上實踐行公表義好憐憫,是不算作“教會”的作為?
  9. 有什麼理由一定要以“教會”的“招牌”出頭,去關注社會各樣/全部事務?又有否“教會”有資格/被認可去做代表發言?
  10. 關注任何社會議題的方式,是否只計算公開發言/表達立場?
  11. “教會”作為宗教信仰組織,是否應按聖經教導有自己的工作次序,而不是按任何人的期望存在。
  12. 用批評教會者同一的標準,是否所有同志組織、支持同志組織等,都有就所有社會議題/公義事件表態?所有大小政黨/單位、地方團體、社會工作機構、大中小學、家長組織……等,是否都要就所有社會議題發言/表態,才可以按自己關注的事務/項目表達意見?

該撒的歸該撤,神的歸神!

如果“教會”有必須關注的社會事務/議題,那維護傳統家庭之倫理/道德,正是教會(信仰)理當關注、表達的。
當有人要改變社會秩序,而其中包括改變你的信仰(聖經),你是否應該表達立場?

“恐同”並非教會之態度,而是標籤。教會一直按照聖經表達關於性方面的“信仰”,而本地社會性倫理演化情況亦正係按同運路線推動。性倫理“先進”地區甚至已有亂倫合法的題案!同志們亦難以控制極端與別有用心者站於自己一方;或者他們根本不介意!

人可以任意而行,但教會不可以這樣的自由!

2014年5月17日 星期六

以弗所書 2:13

「從前遠離神的人,如今卻在基督耶穌裏,靠著他的血,已經得親近了。」

除了祈福許願、求恩問卜,不知道有那些人是喜歡與神親近的?在基督徒之中,也多有想望求取一處安身立命的地方,而主耶穌正他們的選擇。因為福音正是告訴人--信主的人有永生,並且聖經中也不少經文提到,在神那裏有的是平安;而我們也習以為常地傳揚一旦信主,就有這樣和那樣的恩典。彷彿“信”是們跟神交換的條件,對嗎?是否有些人會為個人的修為而追求與超然物外的神接觸?又或知道世界和生命在冥冥之中總有一位造物主,因而渴想結識祂?這一切的追求只能明神人之間本沒有路,而聖經和先聖先賢就指出,主耶穌以卻血肉之軀為我們開通了一條血路。無論存什麼心懷、動機,願意走上去的,就會發現神會在祂所屬意的某時某處等候着你。(2014.4.6)

誰想要一位主宰人生的神,一路看守,像是終身受到監管一般?這負面的觀念,攔阻了人來尋找真神。人豈不都是想望自由的嗎?聖經告訴人,神賦予了人自由,所以人能選擇遠離神,故此並不存在親近神就喪失個人自由的強制性條件;要疏遠神,什麼時候也可以,神並不勉強人。昔日亞當與神分離,就證明了人可以決定走自己的路而選擇與神背道而馳;任何人任何時間要離開真道,是絕對的自由,不過要回頭卻一點也不容易。離開神而順應自我,通常是因受私慾所支配,而私慾常是與真道對立,稱之為罪!完全的神也不能容罪在祂的身邊。換言之,沒有回頭路可走!真至耶穌為人殺出一條血路。天下有條條大路,但不通天上;有寬路小道,但去向莫測!只有以血清洗過,作為路標,人才能看見,才能選出那回歸神、親近祂的路。(2014.4.13)

“在基督裏”是信徒生命的基石,一切屬靈的、生命的工程都要建造其上,此外別無根基,這是清楚不過的教導。(參~來6:1)若有人改變這根基的結構,加添什麼,或減去什麼,那當然就不再是原來的根基了,怎會得福?返招咒詛!(參~啟22:18-19)神為人所預備的,必然全備,並且毋須替換,更不可能取代;故此也必然有絕對的、不可或缺的條款。這根基是以基督的血來成就的,也以這血作為神人之間的憑證。無知的言語只能使神的旨意暗昧不明,人意的强解更使人背離了神,還可以自我陶醉,原來是背棄了人得以與神和好、與神親近,必須“在基督裏”的基礎。那自以為“寶典在手,基督我有”的,實則不在基督裏,自然不能夠真正地親近神,因為主的“血”所表明的,是虚己捨己、全然獻上,是聖潔的盟約,凡進入基督裏的人,乃是新造的人(林後5:17),都先蒙主寶血所洒成聖,才得以進到父面前。(2014.4.20)

信徒並不都是親近神的!有些不知道要親近,有些不知道如何親近;也有不成功的、不願意的、不積極……但結果都是一樣 --- 遠離神!遠離神,對在基督以外的人,是黑暗和絕望,對信徒乃是失落應得的福分!營營役役的,無論是否為了生活需要,都是求福,信徒為何捨近求遠、放下既得的而追逐未知的呢?或許是我們對主所賜的知得少、信心短淺,以至有意無意地親世界、遠離神。我們想着自己掌握自己的明天,忘記了主耶穌重價的買贖了你!所以經文講到“親近神”有其條件 ---“在基督裏”,乃是親近神的方法,也別無他法;“在基督裏”也是神家園的入門,神的施恩寶座就在園中,就近的,自然蒙恩!既已入門的,就別在門口流連,加點力向前直跑,神在前頭等着你!(2014.4.27)






2014年5月14日 星期三

對教會的期望

誰會對教會抱有期望呢?除了信徒,在人際相互關係緊密的這個社會,差不多人人都會對教會存有或多或少的期望。或許應該問~誰對教會沒有期望?那些沒有期望的,會否因為曾經失望?

香港社會的基督徒人口比例不很高,並且傳統信仰使教會的認受性大打折扣。除了予人“講耶穌”的印象外,教會的慈善形象亦隨著社會經濟上的發展而漸次黯淡,低調的參與在近年且被個別社區人士那低價飯盒、麪包的光環映照得更為失色,在“蛇齋餅粽平安米”橫行的貧者越貧時勢之下,教會又如何能滿足普羅大眾和別有用心者的期望?一直以來服務社會發展開來的社會工作,又怎能不比下去!關愛基層雖然仍是不少教會的異象(Vision),但社會的訴求似更在乎於為他們發聲!在少數族類中算是大群又被定位為中產的教會,反而承受了社會上因貧富懸殊的而來的挑戰、生命生活的水平和尊嚴等等壓力……好些群體甚至認為高舉愛心的教會理應有更多的承擔,向執政掌權的爭取些什麼;他們這樣的期望可以嗎?那是教會要扮演的角色嗎?如果是,教會又可以“去到幾盡”?當我們為此火熱地傾情努力(Passion),但教會的大使命(Mission)又怎樣呢?

論到愛心,眾多熱門的話題都變成了教會的燙山芋,教會可以選擇性地回應嗎?雖然呼聲討聲聲聲入耳,但教會有可能世事國事事事關心嗎?當信徒陷入了“包容”和“抗爭”兩難的泥沼,為任何一方發聲,都會被打為與社會對立;因為社會原是聲音多元、價值多元……凡事多元,甚至各走極端,看來都是與教會「合乎中道」(羅12:3)的教訓背道而馳。

當某大堂會的牧者秉持真理,以同性戀為罪而被圍攻;另一大堂會的牧者以守法、和平為宗旨,反對“佔中”,也招來口誅筆伐;原來“棒打出頭鳥”的世人智慧竟是如此的真實,原來為道背十架也是那麼的真實!只盼望當事人都能肯定自己是按着主的盼望而“就義”!原來對聖經的詮釋和應用,也是各取所需,各有各說,和各有期望!

說句實話,教牧同工面對多元的訴求,豈能都有強有力的信心,並且有相應的才能,可以振臂高呼,而又贏得教會眾信和各方眾口的和應?

所以有能力的信徒,在好些世務世事上,許多時會比教牧同工更遠地站在爭逐的前線。不過我們雖然相信“信徒皆祭司”,但世人似乎不能接受專職的祭司參與得少,因而推斷教會缺席;甚至不少信徒也在埋怨教會不食人間煙火,好像自己不是“教會”似的!我們更不能忽略的是,現代社會中的教會,教牧以至為數不多的信徒領袖,都不被教會認可為代表教會,故此整個社會,因為看不見有像天主教有教皇一統的言論,認為基督教教會只不過是為本身存在而運作的企業。難道基督徒也期望有個教宗?

即使有教宗、有主教的教派,都沒有為小孩當街便溺的事情作出評論,為何要期望沒有一鎚定音的基督教教會會有人要代表教會發言,並且係按着某一方的期望來表達立場?例如同性戀的風雨,到今日同性家庭、變性婚姻的討論,教會雖有較為鮮明的一致立場,所以為此而發聲也較強烈,但卻不符少數人的期望,也被視為歧視、偏見、保守、霸權,並且以你不曾參與其他公共事務的藉口來褫奪你的發言權!所以既有的事實與想像的期望兩者之間無奈地存在鴻溝,使教會難以迎合世間的口味!

除了社會,還有政府,似乎也並不重視教會的存在。在社會資源缺乏的時候,教會多少也有點利用價值;例如有地方歡迎教會資助地方的建設,給你一點方便建堂;但到了自己有足夠的政經實力,教會只能面對被邊緣化的現實。當我們期望有像溫州那樣興旺輝煌的大教會時,不可忘記在世俗巨輪之下,不能配合的都得推倒,就算那是“三自”的也“冇得留低”!所以教會只能對教會的主有所期望,以為依附權貴的會有利事工,不單不符先賢政教分離的原則,且是自招煩惱!

雖然教會也甘於聚焦於福音工作方面,但直到政策觸及宗教、倫理,以致公義,我們這等被看作良善的順民---教會---就不可能不多言多語,執政掌權的不免也對教會有意見。在無神的政權下,連信奉基督的官員也不能為真理作見證,我們這裏有說是集體負責的問題,但即或有滿口經文的,就是連信仰也要用來負責他們的工作,連不符公眾期望的任何事務、政策,信仰都像被利用了來作背書,徒添社會對教會的失望!其實那全都不是教會所期望的!除了教會的主祂自己,誰能對教會有恰如其分的期望?

所以談及期望,我們必須知道任何期望都不等同真理。正如流行曲所表白世人的想法:“一人有一個夢想,兩人熱愛漸迷惘,三人有三種愛找各自理想”。俗世有俗世的觀點視角,他們各有自己的一套理念,不會因為你有聖經的準則、認識神認識真道而改變對你對教會的期望,但信徒自己則有責任追求真理的所在,像保羅的祈願:「我所禱告的,就是要你們的愛心在知識和各樣見識上多而又多,使你們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直到基督的日子;並靠著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腓1:9-11)




2014年4月23日 星期三

分別為聖與分別兩性

由性別引起的論爭,燒起一個又一個火頭,灼熱的氣焰逼人,勢頭難擋!由同性戀非刑事化,到性傾向歧視條例立法,如今又掀起同性婚姻和變性人的變性程度與及身份認同問題…等,都叫人消化不了。這等議題究竟講說的是什麼,一時也難以全盤掌握,有如墮入五里霧之中!可有什麼指南沒有?性別之分,聖經起頭就明說「神…造男造女…二人成為一體」(創1:27; 2:24),主耶穌講論婚姻時也重申「那起初造人的,是造男造女…二人成為一體」(太19:4,5)。男女有別而互相婚配,是真理,也是普通得很的常識。

時至今日,“一本通書睇到老”的諺語是負面的描述,後現代人喜歡摒棄傳統、文化,甚至原則、品格,搞亂了社會,混亂了人生,但人生豈不是需要有確定的路向嗎?帶上地圖並且用上GPS,人就不致於迷失。就算是時代的巨輪,也不可能罔顧古老的光輝,也應按着指示轉向當走的方向。「聖經…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提後3:16)這經典曾經匡正了多少人生,叫多少人重踏光明大道,是有目共睹的,因為這是創造生命的主所默示的。

雖然變幻的世代有說“世事如棋局局新”,但經云「日光之下並無新事」(傳9:1),因為下子都有原則,對弈都需要演算下一步再下幾步,甚至推定出結果。有跡可尋,有法可依,方能造就穩健的人生、社會。無論世道怎樣變,生活的原則也不會變,就連世人自己也知道“變幻原是永恆”(一句曾經風行一時的流行曲詞),即使聲勢多強,“剎那光輝並不代表永恆”(某歌星的名句)。

你或許聽過這個故事 --「某地海軍正在汪洋中演習,一個月黑霧濃的晚上,旗艦上的水手發現艦前方有燈光,隨即報告艦長,倘若不改變方向,預算快要撞上對方;艦長下今發出信號,要對方立即轉舵20度以免相撞,但對方卻發回信號請他們自己轉向20度,艦長氣憤地再發出信號:“我們是艦隊的主力艦,你必須轉向20度!” 對方立即回應:“我這兒是燈塔!”」網路上有這樣的解說~故事裡的燈塔就是自然規律,是無法改變的;硬要打破自然規律,那打碎的就只能是自己!

無疑信徒要像燈塔,根基要扎穩在磐石上(太7:24-27),以致能抵受風吹雨打、地震海嘯! 按着聖經的預言,我們正身處末世的時代,世局就是每況愈下(參太24:3-18; 提前4:1; 提後3:1-8),從非起初的人性而來的衝擊,乘着各處新法令的勢頭,令教會大受壓力,信徒大受考驗。性別事件固然動搖了正常的傳統的家庭體系,也觸動了信仰的體系,信徒和教會不能不面對作聖民和作順民的選擇,因為本來屬於倫理、道德的範疇,要走進政治的舞台,強制的“性法令”自然催生政教衝突。現時大言市民必須守法而不該參與社會行動的教牧,將面對兩難的窘境;要麼繼續宣告聖經所宣告的罪而受罪,進入黑獄;要麼與這個世代、那個法律妥協,丟棄或者改變聖經的教導來逢迎人意,讓大家一同進入黑暗之中!

當記念主的話~「跟從我的,就不在黑暗裏走」(約8:12),不過這路乃是一條背十字架的道路(太16:24)。這是基督徒的律,男的女的、強的病的,都應同走此路。

論到法律,以所謂憲法作為根據,問題是憲法若出了問題怎辦?例如什麼人權法!例如“人人生而平等”是可以應用到任何、所有的範圍裏去嗎?有絕對平等嗎?還有自由,是由誰來劃界線?那界線又以什麼原則來劃定?若這一切都可以隨時間挪移,就沒有所謂原則了!像弈棋那樣一步一步的推演下去,結局自在人心中有數了!

主的聖民啊,當擇善固執,在面對這樣那樣的信仰困難時,當「心裏尊主為聖…常作準備,以溫柔敬畏的心回答各人」(彼前3:15),「在百般的試煉中…信心既被試驗,就比那被火試驗仍然能壞的金子更顯可貴!」(彼前1:6-7)

(2014.4.13)



2014年4月1日 星期二

培養新一代

主耶穌「神和人喜愛他的心都一齊增長」的成長歷程,是否只是個理想?

現代人越來越清楚培育新一代的重要,是因為憂慮到他們將來如何生活嗎?無論在工作能力、收入支出、作息時間和飲食健康,以至居住環境等等,都不大能夠讓較年長的一代感到安心。究竟將來他們有能力應付嗎?何況在躁動的時勢,更倍加不安的情緒。他們在亂象頻仍之時如何自處?

香港“佔中”仍然在討論、爭議聲中,台灣學生已佔據了立法院,又衝擊到行政院,導致暴力衝突。彼岸的行為,在現代網絡之中自然會與此間的氛圍互動,本地的群體已回應支持遠方的學生;其實“佔中”的發酵味道,早已在世界中散發!人家“佔院”的行動會否摧化我們的“佔中”?計劃中的和平示威、非暴力運動,屆時又會否演成全武行?誰能保證和平?如果該支持的我們沒有教導,要規避的我們沒有提醒,那是我們自己放棄了發言權。但我們卻自詡是認識真理的!

歷史中與強權抗爭的巨人,如美國的馬丁路得金、南非的曼德拉,都承受了由基督耶穌而來的榜樣,甚至印度的甘地,雖然自稱沒有一個特定的信仰,但受西方教育和基督的影響實在不言而喻!愛因斯坦這樣評論甘地:「不同你認為邪惡的勢力結盟」基督徒既是耶穌基督的跟隨者,與祂早有盟約,就不可能把這盟約束之高閣,而逢迎於世俗中的勢力、物力、壓力。既然早有先賢印證了主道的能力,聖經更不乏榜樣和教導,那麼要問的,就是我們信心情況了。

與其為明天世代憂慮,不如先處理好自己的信心,堅定從真理而來的信念。因為我們自己就是未來子弟、肢體的基礎。如聖經所言:「根基若毁壞,義人還能做什麼呢?」(詩11:3)

我們傳說着現代人越來越不重視“根”,沒有所謂“歸宗認祖”的意識,是何籍貫、那處家鄉經已不甚了了;就算是基督徒,也可以沒有教會、沒有團契,甚至沒有一套一定一貫的聖經真理,隨波逐流,以世俗文化作自己的信仰的核心,甚至以之加諸於基督信仰之上,聖經以人本為解讀的基礎。今人又有所謂“本地意識”的出現,由保育到維權,使人際社群之間更加壁壘分明。究竟人生之根該在什麼?是種族?是地域?階級?財富?文化?宗教?成長的信徒實必需要把自己信仰的根植於新一代。

基督徒自己若沒有扎實根基,跟世人沒有分別,只能在世人的範圍中選擇。所以在驚濤駭浪之中,主問門徒說:「你們還沒有信心麼?」(可4:40)失卻信心,結局就是在大海汪洋中沒頂。

按照福音,我們無須懼怕任何環境的波動。所考量的,乃是持守真道,以信心交託。或許自己交託自己容易,把別人交託則難;我們的信心似乎只停留在自己的時空,不能踰越,新一代可以各行各路!傳統的求神拜佛、穆斯林和猶太人,講傳統都比基督徒強,也更能持守他們的信仰。當我們盼望教會和信仰有美好的承傳,新一代能夠有信心面對將來,「能分別是非,作誠實無過的人」,就不能不為他們求「愛心在知識和各樣的見識上多而又多」(腓1:9-10),並且要學像使徒保羅對提摩太那樣的循循善誘,把根牢牢地植於要交託於他們的善道(提後1:13-14)。求主幫助我們。

2014年3月24日 星期一

馬太福音 5:14

「你們是世上的光。城造在山上是不能隱藏的。」

光的用處是叫人能視物,而這兒所指的光,我們大都知道是指向生命的、社會的方面;並且人多以為光是較為抽象的,但城卻是具體的事物。事實上,光乃由粒子所組成,跟城一樣具有物質性,由一塊塊石所造成。造在山上的城,是人力、勢力的表現,像錫安山上的大衛城。故此主說我們作為光,也應像城一樣顯明我們的力,就是具體的見證。我們自身的力量當然微小,但由得蒙光照開始,起碼自己晦暗的生命被轉化,像是由裏面發出的一股力量,再進一步就是在生活之中表現出來,我們自己也以此為榮,榮歸上主。(2014.3.30)
山上的城超拔於地平線上一般的城,造這城的城主自有其心意。這山上的城也不免成為地標,為眾目所視,也為眾手所指。當主耶穌用上這比喻,正意味着信徒是在被呼召出來的群體,有着不同層次的視角,在信仰、靈命、心性、價值觀、道德倫理等等,準則都應與世俗有所分別。正因為有所差異,才能顯出真道的寶貴、教會的使命,甚至世人也會以較高的準則量度教會和信徒。所以,當主說信徒是世上的光、山上的城,乃要藉着我們比照出俗世中之濁。不過當信徒淪落在黑暗的時候,也就不免會想到把這“城”藏起來了!求主憐憫!(2014.3.22)

光使人能看,故人需要光,不應被隱去,尤其在黑暗之時。大漠叢林之中或有迷城,但山上的城市則顯而易見,活現在人前。世上的光加上山上的城,兩個意念放在一起,乃是要指出「你們」--信徒--的不可隱藏性,並且以山上之城的形容世上的光,強調了信徒乃在眾目睽睽之下,無所遁形。信徒被愛、被選、被恩賜、被裝備,作世上的光,要叫人能看見神恩浩大。別人閉目掩眼,或視若無睹,又或是「被世界的神弄瞎了心眼」,那不是我們的責任。但若是我們把真道蒙蔽,同樣「就是蒙蔽在滅亡的人身上」(林後4:1-4),那就是我們自己的罪過了;主會責備,世界也看不起你! (2014.3.16)

作為世上的光,門徒必須先能發光(或說是反映真光)。不過無論個別信徒有多光亮,要在俗世裏叫基督真光顯明也是不可能足夠的,何況人的軟弱,可以把艱苦點燃起來的光輝一下子弄熄,甚至把別人、把群體都陷在晦暗陰霾之中,大小案例觸目皆是,也觸目驚心!信徒群體又得一番經營、一段日子,方能撥開雲霧!在高舉個人的時代,經文都會被私有化,信徒角色可以無限放大,以為真理要藉着“我”來見證,若不是藉着“我”,便沒有…求主憐憫!無疑每個信徒都應份顯出真光,但這節經主所指的不是個別信徒,而是整個教會群體,是一整座城!所以,眾信徒要同心合意,方能有美好見證,榮歸上主!(2014.3.9)

主耶穌說門徒就是世上的光,因為祂是世上的光(約8:12),我們跟從祂的人因而得着了生命的光,能以在光中生活。當然,主是光跟我們是光有所不同,主本身是光源,像太陽一樣,而我們不過是彰顯出屬祂的光,有點像月亮反映太陽的光那樣子。雖然月亮會有轉為黑暗的時間,但太陽卻恆常地發出光芒。所以,若能夠不斷的、恆常地活在主的亮光中,我們就能在世上彰顯真光,如同一座城一樣可見。城不可能被隱藏,真光又怎能夠被我等跟從主的人收藏起來呢?(2014.3.2)

2014年3月15日 星期六

每當變幻時

烏克蘭由民變演為政變,再變為內爭和國族之爭,雖然俄羅斯大軍已如水銀瀉地般進入了烏境,但世事如棋局局新,敵對派系和西方力量又怎能忽視,戰爭的風聲甚囂塵上!

非洲難民之多,乃是現代文明的嘲弄!最近中非、南蘇丹等國又生內亂,一再牽扯了種族、利益、信仰等敏感的神經,許多基督徒被殘殺!本來豐饒的土地,仇恨和疼痛竟像永不止息!求主憐憫!

亞洲地區,曼谷漫長的示威雖然暫告緩解,但泰境仍不太平,部份區仍很不穩定。環繞中國海域的島嶼之爭,演變為大美國霸權和勢力範圍的杯中物!劍拔弩張,我們都得在威嚇之下生活;日本軍國復辟的氣味更是令人氣結!還有福島向外輸出的核電幅射,更令香港居民深感憂慮!

在我們這蕞爾小島,一日比一日多的訪客,竟然讓人感覺有陸沉的危機,使本來好客和以旅遊聞名的東方之珠變臉;煮豆燃箕,彼此傷害!

此外,本來可以暢所欲言的社會,在血光之災陪同下,白色恐怖漸次踏進台前。由眼下的政治到未來的統治,有如北京上空的陰霾,長期籠罩,能見陽光的日子只有等待!還有打着平等和自由的六色旗幟,由官員和藝員領頭,卻以恐同、塔利班等等標籤屈枉傳統道德和宗教信仰,為要叫你噤聲,告訴你你沒有自由。

這樣的世事現象,竟然是在講道理、講公義、講關愛的現代世界中發生!掌有勢力,擁有財能,加上自我,就可的主導變幻,興風作浪!

就是海裏的魚、地上的獸,也正遭受人類無情的殘害和殺戮;還有大片大片供氧地球村的森林,被剷平為生財項目,而農田村落和故居舊里在所謂建設的時代巨輪之下,面目全非;這些令人心痛的事情,就在社會高呼環保、鼓吹保育的同時發生!

這個社會轉變之急劇,時代脈搏的急速,好像在宣告,由上帝交付人類管理的職份,經已失落,人已不能繼續作這個世界的管理者,除了破壞!由伊甸背信開始,人類在一邊建立,一邊拆毀,不單管理不善,並且加深了使大地所受的咒詛。主早已預言這世界的終末前的現象,就是民要攻打民,國要攻打國,而教會則要陷於患難,且被世界恨惡,還有…(太24:7-9)!就在我們自己的地方,豈不也是像聖經所言--「專顧自己、貪愛錢財、自誇、狂傲、謗讟、違背父母、忘恩負義、心不聖潔、無親情、不解怨、好說讒言、不能自約、性情兇暴、不愛良善、賣主賣友、任意妄為、自高自大、愛宴樂、不愛神」(提後3:1-4)原來我們已身處末世的險境!但「忍耐到底的,必然得救」(太24:13)

使徒保羅論到信徒要如何等候得贖的日子臨近時,呼籲我們「不要叫聖靈擔憂」(弗4:30)。善用聖靈的恩賜、追求被祂充滿、靠着祂隨時多方告祈求,是我們面對末世之道;並且要手執聖靈的寶劍,為基督為真理站穩戰線!使徒約翰指出--「聖徒的忍耐就在此,他們是守神誡命和耶穌真道的」(啟14:12)故此,當不公不義、無情無理的事在我們周遭發生的時候,我們便須留心自己,鄭重聖經的教導,「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1:1),免得自己隨流失去(來2:2)!並且我們都記得神的話說:「不是倚靠勢力,不是倚靠才能,乃是倚靠我的靈,方能成事」(亞4:6)。

肢體啊,打開你的心眼,看到世界變幻的時候,請認定天地會越變越舊,越舊越破,終局就是被捲起(來1:11-12)。惟有主是永不改變,信徒靠近祂,遵行祂旨意的,就能常與祂同在,直到世界的末了。

2014年3月8日 星期六

向先人鞠躬的背後意義

中國人的鞠躬,有說起源於商代祭天的儀式,祭品要“蜷鞠”擺上,表達獻祭者的敬虔,後來演變成為今日的鞠躬。但若因此而廢棄鞠躬,並不是合理的態度。若其他地方的文化都以鞠躬來表達敬意,而華人信徒卻只為那“不知其所以然”的緣故而拒絕鞠躬,並非美好的見證。若基督徒對任何歷史中帶異教色彩的儀節都一概排斥,那麼今日教會也應拒絕傳統的聖誕節慶祝!(相傳12月25日原是異教神祇的節日,在羅馬時期被教會用作記念主的降生。)

一般鞠躬,是禮貌,也是一種尊崇的表現,無論向生人死人也是一樣。不過毋須太過火,像美總奧巴馬向日王明仁的90度鞠躬,有失大國領袖的身份,感覺很不對等。所以弟兄姊妹也一樣,要顧全“聖徒”的身份,一般喪禮中一個鞠躬通常便可以了。

大家所關注到喪禮中鞠躬,應該是指“三鞠躬”;其實那是一種傳統習俗,不一定有什麼含意在內,在民初曾訂定為一種禮制,表示最高的致敬。近日就多見到有官員向群眾三鞠躬呢!所以假若你出席某大人物的喪禮,當一大群人要一起“三鞠躬”時,也不用太介意!這個最高致敬,不會有太多“死人”配得,當然我們的主更不用人這樣的鞠躬,因他是「長遠“活”著」的!

“三鞠躬”有人說是由三跪九扣演變而來的,但根據難考;精神雖然可嘉,但人有人的尊嚴,實毋須這樣過火。當然基督徒也毋須視“三鞠躬”為禁忌,天主教(基督宗教之一)在葬禮上也有“三鞠躬”禮,所以在什麼喪禮之中即使“唔多覺”而“三鞠躬”了,也不用反應過敏。(天主教教士來華之時,曾反對向皇帝行三跪九扣之禮,讓人有一種信徒不能向神以外的任人行如此尊崇禮儀的意念。)

基督徒出席任何喪禮,通常一鞠躬便夠了,跟著低頭默禱,是一種分別為聖的行動。非基督教喪禮中的堂倌(禮生),一般會請來賓上前行三鞠躬禮,所以基督徒來到堂前,可先向堂倌揮手示意,跟著自行一鞠躬、低首,堂倌便會意會,一般不會要求信徒“再鞠躬”。

有些異教喪中,堂倌/主禮人會這樣叫“一叩首,再叩首,三叩首”,“三叩首”意義上有別於“三鞠躬”,信徒就要特別留意了。因為“叩頭”是拜偶像至今依然常有的儀節,混合於異教喪禮之中,誰能保證那只是表示“尊敬”的意思呢?在這些喪禮中,信徒不應參與“叩首”。

(2010.2.2)

2014年2月28日 星期五

以弗所書 4:12

「為要成全聖徒,各盡其職,建立基督的身體。」

「各盡其職」看來是培訓者,或領受恩賜者對受造就者的職事,但宏觀的人能夠看出,這是要指出肢體應當互相造就。但從培訓對象的方面看,受培訓者有更不可抹煞的責任,例如對真理對禱告的追求、對人處事對自己的態度……當然最不能缺少的,就是受教的心!如果信徒不能謙卑,「成全聖徒」就歸於徒然。觀乎今日的教會,高言大智的多,能面對自己十字架的少,所以除了初信慕道的,除了愚拙軟弱卑賤的(參林前一章),少有甘願被成全的,遑論建立基督的身體了!(2014.2.2)

如何「成全聖徒」?“成全”一般會解讀成“造就”的意思,而文意乃是“使完全”,許多版本翻譯成“裝備”,故此教會少不了裝備門徒的安排;例如主日學、查經班/組、真理/神學課程等等。不過我們要留心,聖經和神學等等知識的增加,並不等於“成全”。裝備無疑是有所裝備了,但要“完全”,乃是另一回事。禱告和經歷、靈修和靈交、敬拜和活祭、服事和團契…等都是信徒不可或缺的生命和成長的元素,教會也當然地也提供這樣的“裝備”,不過你都有所掌握嗎?(2014.2.9)

主耶穌選召教會,其中一個作用,乃係要藉着教會,在這彎曲悖謬的世代作生命之道的見證(腓2:15-16)。為此,主給予教會各樣恩賜,裝備信徒以面對挑戰,因為我們不可能憑自己就能以承擔什麼(林後3:5)。雖然爭戰的軍裝經已備妥,但“穿戴”乃是一個過程;我們要曉得全副軍裝當怎樣穿,又怎樣用,更要習練得通達;而教會就是主的“教場”!在這練兵的操場上,蒙受各樣恩賜的肢體,帶着他們的專長、經驗、知識,彼此造就,一同長成,教會---基督的身體---就更健康,能更有力地見證主。(2014.2.16)

教會被稱為家,除了眾信徒要像一家人那樣作“弟兄姊妹”,能夠彼此相愛外,也帶着要一代一代承接下去的意義。故此,信徒在不同前輩甚至同輩身上學習,好使自己成長,也成為別人的祝福。個別肢體有成長,整個群體或會有一點兒成長;許多肢體一同成長,才能體現基督的身體被建立,榮耀主。另一方面,教會肢體被賦予各樣的恩賜,互相效力,就叫愛神的人得益處(羅8:28),也在愛中建立自己(弗4:16)。愛,使命和恩賜,都已交在大家手裏,就視乎你怎樣發揮!(2014.2.23)

2014年2月14日 星期五

內外的矛盾

對於本地港人與內地來客之間的紛擾情況,已成為我們生活中的風風雨雨,像與樹共生的藤蔓,樹身免不了遭受其影響!其實人生又豈會無風無雨,也難以逃避,只有冒着風雨依然能夠站立得穩和向前直跑,方能得勝挑戰,得着獎賞。

我們須知道,人生的爭戰許多時不是身外的,乃是內在的;所考驗我們的是:愛有多少?在不愜意之時喜樂剩下多少、身處衝突紛亂之處是否依然心有平安、在感到難以承受的境遇裏能怎樣忍耐、在面對不能分辨左右手的人之時發現自己的恩慈、於惡人惡事環繞之下還可以持守着良善、在屬世潮流氣候價值觀的氛圍之中不變地信守主道、在遭受冒犯或遇到困難的時候可以溫柔應對、在憤怒和激動之下仍能夠勉力節制!

現時社會瀰漫着一種頗為極端的“本土”的思想,對抗外來的內地人和事。在這樣的環境裏,信徒須能分別是非,作真誠無過的人(腓1:10),能夠對得起在罪中拯救並且要再來審判我們的主。中港關係漸次加強,兩種文化相互的交流是成正比的增廣,當然也不免有相互間的矛盾,和由差異而來的衝擊。我們常說的理性話是“對事不對人”,所以此情此景也應對事而不對人,並且敵視和謾罵不能解決眼前的問題,只表現了自己個人生命的軟弱修持未果。基督徒更須知道「污穢的言語一句不可出口」(弗4:29)!

聖經指出信徒在世上是寄居的是客旅,我們須承認天國才是永恆不變的樂土、理想度、烏托邦!而這個世界雖然是上主造給我們的居所,但罪已入了世界(羅5:12),大家怎能想望這片土地可以獨善其身?並且聖經也早就告訴我們,天地會一直變舊下去(詩102:26),而我們可作的,就是在這晦黯的末世之中,作主亮光的榮耀見證(太5:16)。

再進一步而言,任何人其實都是在世寄居的,是過客;對基督徒而言,應該都盼望他們也有機會像我們一樣,得着進入天國的機會。如果他們要靠你認識主,我們不但不能以惡報惡,且要替主曉以祂的大義大德。我也深信無論是外地人、內地人,總之歸主的任何人,都能被聖靈感化,被福音純化,甚至被教會同化,成為一個你不會討厭的、不會惡言相向的主內弟兄姊妹。

善待客旅是聖經的教導,並且你不知道在接待人的時候,竟然會有機會接待了天使。神已把機會擺在我們眼前,但機會需要把握,把握機會也需要付出代價;所以主早就告訴我們,跟從祂的人要背起他自己的十字架來走;而榮耀的喜樂,就是需要能承受十字架的代價(來12:2)!



2014年2月8日 星期六

腓立比書 1:6

「我深信那在你們心裏動了善工的,必成全這工,直到耶穌基督的日子。」

保羅“深信”善工必然成就,那不是因為他個人的信心大,而是他知道乃是我們神的權能大,並且願意在我等不配的軟弱人身上顯出祂的作為和祂的愛;這是保羅自己生命中的重大經驗。神既然為我們願捨祂的兒子於十架,豈不也要把一切美善賜給我們嗎?(羅8:32)所以信心的建立,並不是無中生有,乃由主自己所創始成終的(來12:2)。故此信徒越能認識神和祂的一切美善、越願意經歷主耶穌,就越能有深度的信。(20140126)

因着耶穌呼召,信徒以罪人之身歸主,到分別為聖、獻作活祭,這樣生命的轉變可謂神跡!感謝主,聖靈按應許內住,轉化硬比鐵石的人心;凡順著聖靈而行的,就不再放縱自我(加5:16),就能成就神的美意。神賜予教會這普遍的恩典,並不是個別的歷史事件;信眾又新又活的生命歷程,保羅自已經驗了,也看見許許多多肢體同樣的表現,所以他「深信」這真理,也以此勉勵信徒。人生前路雖仍有崎嶇險阻,但主自己保證了,也必保守。(20140119)

除了剛到教會不久的朋友和初信者外,很少弟兄姊妹會不知道主耶穌向門徒頒布了傳福音予萬民的大使命。知道大使命的肢體之中,也很少人不知道主已把夠用的恩賜分給了教會,好建立基督的身體;所以信徒當竭力持守聖靈在我們當中的作為(參弗四)。故此,越能敏感聖靈的賜與和指示,就越能作出配合的行動;而越能踐行所受託的,就越能建立自己,也越能夠有力地在生活上為福音作見證。(20140112)

單從這一節經文看,要成全的“這工”是指本節中的“善工”;是的,主為我們的信心創始成終,要保守屬祂的人到永生。但連上一節看(腓1:6),那要被成全的,乃是“你們是同心合意地興旺福音”。承擔使命,共享主愛,是教會存在的價值所在。教會由福音而展開,也藉福音而延續,乃是神跡!「若不是耶和華建造…看守…人就枉然」(詩127:1)由舊約到新約,屬主群體的作為是否達標,在乎對主有多信靠順服。(2014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