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約翰福音 4:24

「神是個靈,所以拜祂的必須用心靈和誠實拜祂。」

「用心靈和誠實」常常是這節經文的焦點,為教會所重視,弟兄姊妹亦朝著這個方向實踐怎樣敬拜神。不過信徒很容易誤會了這經節的意思,以為只要“有心”和“真心”便可。敬拜神當然需要有心和真心,但必須留意,你所講的“心”若都是指向個人的意志,那可不是來到神前的條件。走自己的路,和走主所定的路,是兩碼子的事,目的地自然不會一樣。主曾說「我就是道路…若不藉著我,沒有人能到父那裏去!」所以「心靈和誠實」,是在主裏的,不是用你的!(2013.12.1)

敬拜無疑是信仰的“行為”,但信徒不要以為“行為”不是我們“因信稱義”的信徒所要追求的信仰,就輕忽了自己敬拜的行為。行為始終是體現信心的“秤”。所以主耶穌就告訴聽眾,要有什麼樣的敬拜行為 ---「用心靈和誠實」。人或會問:「心靈和誠實」怎會是行為?當然有些人內在的狀態是難以看見的,但事實上我們卻常常看見有人不是按「心靈和誠實」來敬拜神!以主日崇拜為例,我不是說打瞌睡,而是更顯而易見的行為---遲到、傾閒偈、不修篇幅……連人都看見的無心(靈)之失,神“收貨”嗎。(2013.12.8)

「誠實」是“真”的意思,除了人要“真”之外,敬拜的對象如何也左右了敬拜的情況;如果所拜的是假的,即使信以為真,拜的行動也歸於虛妄、徒勞;不能掌握敬拜對象的真假,敬拜的行動不免患得患失。即使對象確實是又真又活的神,人的不確定性使人難以達到心靈和誠實拜的標準。故此問題又回到信徒信心方面。「誠實」又可看作“真理”(除第4章外,這字在約翰福音內全部譯作“真理”),當信徒敬拜有穩健的真理基礎,對神有確切的認識,這樣敬拜才能“真”。(2013.12.15)

主耶穌所講的「拜」,不單是說崇拜的聚會,乃是指整個人的信仰生活。從現象看,雖然我們的崇拜參與仍有許多的進步空間,但要改也不會是件難事。難的是在平常的生活中保持著“主在聖殿中”(一首展開崇拜的詩歌)的崇拜精神。因為敬拜是人整個生活之中的信仰表現、信心的流露,而教會崇拜是信仰生活的高峰。若我們重視教會的崇拜,則反過來會成為平常生活中的信仰動力。那撒馬利亞婦人多少知道要拜的是誰、要在那裏崇拜,甚至敢於向陌生人講論自己的信仰!你知道的、付出過的能比她多嗎?(2013.12.22)

我們知道神是這物質世界的創造主,「…就不住人手所造的殿,也不用人手服事,好像缺少什麼…」(徒17:24-25),所以敬拜神不能循“物質”的方向,以為可以“以物換物”般得到神回應以賜福。從這樣的角度看,人也不能以行為來換取祝福;何況人的行為又怎能和神的行動相比?而且行為只是人的表面,聖經亦早已言明神是看內心(撒上16:7)。所以無論人獻上什麼、有怎樣的好表現,若非由心出發,都是“搭錯線”;表現欠佳就更不堪設想了!所以主耶穌不單是指出“要求”,乃是給予指引。(2013.12.29)

2013年12月20日 星期五

沒有聖人的聖誕

近期一本周刊有這樣的一幅漫畫~有一個巨人(作者利用漫畫方格的大小,只畫出巨人腰以下的身體部份)來到天堂的入口,漫畫中接待的天使(身高只及巨人的腰間)向裏面喊:「曼德拉來了!」 曼德拉的逝世,意味着這個世界又一個巨人、偉人消失。但,這個世界還有偉人嗎?

在“ the city is dying”的現代場景下,人們不免想望有個偉人出現,或是有個政治的巨人來救民於水火。其實在彎曲悖謬的世代、靈性隳墮的人道之中,我們更需要一個聖人。

聖誕節,一般是指基督降生的日子。但留意所謂“聖誕”,就是聖人的誕辰,例如孔教有孔教的聖誕。而“聖人”可以是個相當廣泛的說法,先天為聖的如主耶穌,或是超凡入聖的如孔子,都被視為聖人。不過這些有聖人的日子,已是年代極其久遠的事跡了,而在印度聖雄甘地離世之後,聖人似乎已成了絕跡的物種。論到聖誕節,基督徒要有多一重的了解;我們所說的聖誕,並不是指一個聖人的降生,而是神聖的聖子道成了肉身(約1:14),降生於人世。

不單只猶太人等待聖人彌賽亞的出現,一般人對聖人降生也常常抱有極大的期盼。慣於求神拜佛的民族,指望偶像“顯靈”經已有極其悠久的歷史,只是除了說說,空餘等待。有被尊為聖人的,成為人世間膜拜的對像;高僧高人、法王龍王、神師神算……搞不清的多,也搞不清的幻!人總是認為有要比沒有的好,有希望要比沒有希望好,結果聖人應運而生,一個又一個,滿足了市場的需要!跑江湖的也可以趁着人心又疲又虛的時候,在街頭設案,為人破財消災。異端邪教更是假裝光明的天使,假借信仰自由之便,使人陷入他們罪惡的網羅之中。例如己被內地定性為邪教的“東方閃電/全能神教會”,大幅的廣告宣傳、大量的街檔直銷,在自由的旗幟下如入無人之境!若不是有教會聯署指正,社會也不會正視(如有某大報章的採訪報導),曾經陷入其阱的,人性所受的破壞、人生遭受的蹂躪,又可以如何復原呢?! 但論到敗壞人性、拆毀人倫、迷糊人心的,又豈只邪教呢!這樣的世代,又如何能夠培養到出塵脫俗的聖人呢?

正因為那些拜神的人拜錯了神,不按神的誡律而行,所以先知阿摩司如此說:「想望耶和華日子來到的有禍了……那日黑暗沒有光明」(摩5:18)!本來想望得福,結果蒙受咒詛。因為歪路歪理自然導人向歪。所以先知以賽亞宣告上主賜下聖人,告訴你「這是正路,要行在其間。」(賽30:20-21)

我們信耶穌的,因為有聖經的記載,知道神經已來過人間,並且以釜底抽薪的方法除去世人罪孽,勝過死亡,使人因信稱義,得脫罪惡的咒詛。當然,當人不以咒詛為害、為惡果,也就不需要救贖,更不需要一位救主。或許低層次一點,要一位聖人,或一位偉人也不錯,那是世界的事,都是身外的事情;“我”仍是自由的,除了讚賞欣賞,“我”不受什麼聖人偉人的支配!“我”自然也不要當什麼聖人!

曼德拉作為當代被受景仰的偉人,是甘於犧牲自由,以換取公義。像另一位偉人馬丁路得金一樣,基督教信仰賦與曼德拉生命中難以估量的力量;他曾坦承自己的政治理念和實踐,都以基督教信仰為根基。他曾被人民冠以“聖人”的稱號,但他坦言「我從不是聖人,而是一名不斷努力的罪人。」

是的,這個世代可能還可以找到偉人,但難以找到一個“聖人”。政治、潮流、商業化、自由主義……經已把人塑造成為一個徹頭徹尾的世人、俗人。超凡入聖談何容易!不過論到得蒙救贖,有一位救主的普世基督教會,即使其中再也沒有聖人出現,但人人都應該是「聖徒」(在新約聖經中聖徒等同信徒、門徒),是聖潔的學徒、神聖的追隨者。也惟有不斷努力更新變化按神的旨意生活,信徒才配得起被稱為聖徒。

在聖誕節,我們慶祝聖子的降生,“就在這天”(詩歌“This is the day”)神預備的日子,我們歡樂!因為這是拯救的日子、是恩賜的日子;然而這個「耶和華的日子」同樣是我們的警號,儆醒我們要不斷努力追求在世俗中分別為聖,讓人在這天即使看不見聖人、聖子,也看見聖徒。


2013年12月14日 星期六

誰偷走了主的教會

由使徒時代開始,教會曾經出現過失落的情況;例如有被稱為“黑暗時期”的教會歷史,跨越近千年,直到馬丁路德宗教改革為止,才由充斥人意私慾的沉淪狀態,轉向以聖經為權威的人生,重拾「義人必因信得生」(哈2:4; 羅1:17; 來10:38)的根本!

在黑暗中的教會不像教會,卻只是罪人的舞台,由犯罪的領袖,帶領着需要、或在等待赦免的罪人。而教會的主卻不能進入這處本來屬於祂自己的地方,雖然他們已把祂的像安放於在禮拜堂之中!沒有道德,怎樣聖潔?教會不能從權與利中分別出來,就會變成了賊窩!信徒不能從世界中分別出來,教會就會被世界掏空,不成教會的樣子。

今日的教會,一般來說,雖不至於成為賊窩,但說是個被受虜掠的族類、任人搶奪國度也不為過。愛心、憐憫、寬容、公平、自由等等美德,竟然都成反過來成為盜竊教會的手段。人們要得你的裏衣,因為想着把你的外衣拿去拈鬮!

異端、邪教、假道學,比信耶穌的更喜歡標榜基督、更曉得利用基督。在今日知識滿瀉的時代,竟然連基督以女性之身降臨這樣的謬論也會有人相信!更有甚者,教會的牧者也都有如羊走迷的,「中了人的詭計……被一切異教之風搖動……隨從各樣的異端」(弗4:14),還有什麼不可能發生!? 在進步、和諧、成功、學術、新思維等等前提下,不少信徒追求夠大、猛料、有利的教會。學者們又可以把“惟獨聖經”變身為“惟人聖經”,喜歡怎樣讀就怎樣讀;在他們的意念之中,就算是耶穌來到今天的社會,也得披上後現代的外衣!漸漸地,教會會變成新時代的教會、惟有愛心的教會、絕對自由的教會、平穩和諧的教會……“教會”這兩個字被挪移作了人本會堂的招牌,耶穌所教導「律法的一點一劃也不能癈去」(太5:18)因為市場不再需要而停止生產!「根基若毀壞,義人還能做什麼?」(詩11:3)筆者只能和詩人一同慨嘆!

今日我們不少教會也常常發出像彼得「我們在這裏真好」(太17:4)一樣的心聲;安於現狀,不慣運動,自然乏力,也只能無奈地面對攻擊和搶白,情況竟像先知哈巴谷的預言:「我只可安靜等候災難之日臨到,犯境之民上來!」誰能告訴我那是撒旦攻擊,還是主的審判?

在看守教會這個家的事上,每個信徒都有無可推諉的責任。但普遍現象是,要知道主的心意不難,如經上所記~「你要聽!耶和華我們神是獨一的主。你要盡心、盡性、盡力愛耶和華你的神。我今日所吩咐你的話都要記在心上,也要殷勤教訓你的兒女。無論你坐在家裏,行在路上,躺下,起來,都要談論。也要繫在手上為記號,戴在額上為經文;又要寫在你房屋的門框上,並你的城門上。」(申6:4-9)但在實行上,大家都不甚了了。

我們會把教會和事奉看成是閒時的生活,似乎沒有定準教會就是主要給我們的家,而也不大掌握到自己就是這家的家人。我們視教會的事都是身外的事。我們為自己的明天籌算,卻沒有為教會的明天打算;我們努力為孩子計劃將來,卻沒有把他們的根植在教會,並且任由他們汲取世界的供應。教會忙着佈道,努力尋找兒童和青少年,好讓他們從小認識主,但我們自己的子弟卻不一定要或會留在教會!第二代的信徒就是這樣被培養成長,難以建立對教會的歸屬感,和對主的忠誠。我們好像不介意別人來予取予攜,讓世界偷去我們的明天,卻全然不知不覺。或許我等經已成長的一代,自己也不介意世界偷取自己的時間,又怎能防止別人偷取教會的明天呢?作為主教會的管家,我真慚愧!求主施恩憐憫,賜與我們更新的能力和智慧。

2013年12月6日 星期五

恩典之路

(讚美之泉恩典之路廣東話版)

蒙恩偕同奔,喚我向正路行;
越幽谷崇山,祢幫扶賜安穩。
  
人間中惟一,是愛我賜深恩;
神祢引牽到永恆,這一 生,能平厄困!

前進信步行,神微聲呼相跟;
恩道、恩言,讓我靈命更新。
   
前進按路行,神慈聲呼相親;
恩待、恩情,是祢施妙愛的烙印。

2013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提摩太後書 2:20-21

「在大戶人家,不但有金器銀器,也有木器瓦器;有作為貴重的,有作為卑賤的。人若自潔,脫離卑賤的事,就必作貴重的器皿,成為聖潔,合乎主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


我們知道信徒都是家裏的人,但這經節比喻我們也是神家中的器皿;然而這並不是要告訴我們“人各有不同”這個簡單道理,乃是要特別指出人是“器皿”,並且是主的器皿。器皿當然各有其素質、形態、用途,也各有其容量,但無論有多不同,總的都是歸屬於主的家內;怎樣擺設,用在那裏,理應全憑主的心意。然而在這家中,器皿竟然可以決定自己的位置,這是何等大的恩典啊!正因如此,作為器皿的人,就更需要小心把持這份恩典,好叫使用你的主喜悅。(2013.11.2)

從世人的角度看,工作有分貴賤,就是人本身,也給分了高低;而且在重物質、講階級、論地位的俗世,人的價值常常遭受貶抑,甚至踐踏,何等可悲!但當人進入了主的家,只要是立志分別為聖的,就能成為主所寶貴的器皿,能被衪所使用,因為主要使用的器皿,只有一個條件,就是聖潔;故此人必須要擺脫世俗的、主厭惡的事。所以在主的家中,不論你是什麼料子,都可以是貴重的器皿,何等美妙啊!(2013.11.9)

信徒作為器皿,自然有不同的用途,不過若以慣用的世界角度來看事奉的崗位是什麼職位、地位,就會“高不成,低不就”,結果無份於事奉和主的作為,實在可惜。其實在主家中事奉,在乎的是主喜悅與否,在乎的是教會、肢體得益與否。故此無論承擔了什麼工作,是往普天下去的、是預備一杯水的,都同樣重要,同樣為主所寶貴。所以擺脫卑賤的世事偏見,才能任憑主用,成為有用的器皿,盛載主恩主愛,也共享所得着的大小恩賜。(2013.11.16)

當聖經論到“器皿”,令我們想起了“流通管子”、“福杯”……還有陶匠和他的製品;匠人所做的,當然都有其用意用處,但我們卻認為自己可以有自己的選擇。因為在塑造的過程中,實在有太多的外在因素影響了人的成長;並且我們的人生盛載着四方八面各種各樣的東西,生活的背景不斷在模造着我們的樣式,甚至改變了當初匠人所造的形象,而我們還以為自己本來就是這個樣子!一旦到了要讓主使用的時候,就發覺主的東西放不進去,因為沒配合的地方、沒可用的空間;所以惟有先「自潔~脫離」,才能合用!(2013.11.23)


2013年11月12日 星期二

腓立比書 1:11

「靠着耶穌基督結滿了仁義的果子,叫榮耀稱讚歸與神。」

雖然信徒大都知道要謙卑,不敢自認有能力掌握自己的前路,並且知道要依靠聖靈行事、導引;大多也知道自己骨子裏有多自以為是,且若隱若現,惟有看作是老我殘存的一點軟弱便算了,何況人又那會有完全的呢,接受作罷!正因如此,我們見證的能力少不免打了折扣;自力見證多於見證主恩,所彰顯的神的榮耀也隨之打了折扣。這是個根本性的問題--罪人怎能榮耀神?惟有藉著耶穌,罪人得以稱義;也只有耶穌,才有榮耀上帝的權能,並賜予因信稱義的人。(2013.7.28)

經文提說“仁義的果子”,特別指向正義、公義方面。從另一角度看,是勝過罪。講到罪,是基督徒所熟知的,因為我們所聽所傳的福音,針對的便是人的罪,並如何克勝其中的咒詛。要知道人不是自己犯罪,便是受罪;生活被破壞、生命被毒害。為此,我們不但要自己得勝,也要使人得救。仁義之果,先是自己得勝,然後成為別人可見的指引,像路標一樣,能使人走在正途之上。主耶穌以祂的一生作了示範,並以生命的代價成就義果。(2013.7.21)

相信每個信徒都有美好的“結果子”存想。那一方面是聖靈的工作,另一方面則是人本身追求成長、美善的天性;像今日流行的一句勉勵說話---“仍然有進步的空間”---道出了人同此心的取向。雖然話是這樣說,但有否堅定的心志在屬靈的事上追求,卻是另一個人性問題。故此隨從聖靈勝於自我、聽從聖經多於世界,是生命更新,能結出相稱果子的必須條件。靠著耶穌,就是不靠自己;人怎樣靠,就決定了有怎樣的結果。改換一新的人,就是如穿上悅目新衣(弗4:21-24),使人欣賞!(2013.7.14)

聖經一再呼籲信徒要結出果子,無論是聖靈的果子(加 5:22)、福音的果子(羅1:13)、善事的果子(西1:10)等等,都是信徒每天的功課。果子是外顯的、可見的,即是說,信徒的生命,有內在的修為,也要有外在的行為,成為信主的見證。所以主叫我們作世上的鹽和光,成為社群的祝福,以致榮耀歸與天父(太5:16)。屬主而又不結果子的後果堪虞(約15:2; 太3:10),況且信徒生活不免為眾目所視,也常常成為眾矢之的,那怎能怠懶!(2013.7.7)

歌羅西書 1:12

「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

聽福音、信耶穌、得永生,這大道理落在我等小信徒手中,許多時只停留在"一己之私"的範疇內;人生命途雖然經已改寫,但卻只不過像演員換了佈景,而角色揣摩以致演技卻都沒進展,那上好的劇本因而失去了偉大的願景。「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乃是說我們連舞台都轉換了,不再與世人同台演出。當然,舊舞台上的一切常常叫人留戀,有踏慣的台板、背慣的台詞,還有穿慣的戲服,叫人感覺良好,就沒有穿上新的,平白浪費了突破和提升自己的機會。(2013.8.3)

許多弟兄姊妹看“信徒”、“門徒”、“聖徒”,是三個不同的等次,雖然聽過牧者解說,都是指著全體弟兄姊妹而言,但生活上卻只願作信徒,不敢作門徒,因為按主的教導,是要背十字架的,而聖徒更有高不可攀的感覺。出麈脫俗,超凡入聖,並不是我等凡夫俗子能以企及的。但聖經稱屬主的人為聖徒,是按神的恩典,不是按人的行為;聖徒所具備、所得著、所擁有的,乃是神白白賜給衪子民的。我們中間最微小的信徒,都與眾聖徒一樣,同在光明中,同領主基業!(2013.8.10)

我們因主的救贖而得永生,無疑是人生最大的福分,不過若沒有全面地認識那是什麼回事,不全的"永生"就會變成"今世的"水牛";水牛當然不能滿足全人的需要。永生若只是死後靈魂有去處,或得到一位有求必應的神...,那麼作為神的禮物就未免過譽和失色了。永生且是恢復與永恆上主的子民關係,由晦暗的人生、世代遷到光明的神國(1:13),人不用再受世物、俗事以至罪惡的拘綑纏累,與神和好了,並得著屬祂的基業,和其中要給予子民的賜與。感謝主! (2013.8.17)

信徒有得著、有領受,應該會生出感恩之心。不曉得感恩的,不是心靈閉塞、不知不覺,就是看一切為應然的!如果沒有因晦暗的世代厭煩過、歎息過,就不會嚮往光明的國度;滿足於自我天地的,也不會覺得天父賜予的基業有什麼寶貴。故此人要心存謙卑,方能感恩。神也在我們周遭召來了無數蒙恩的人,宣告的、歌唱的、歡笑的、服事的......要喚醒不冷不熱的信徒,為所得的恩讚頌神,並且得著感恩所帶著的力量,更有力地走出黑暗的權勢,迎向光明的基業。(2013.8.24)












歌羅西書 4:6

「你們的言語要常常帶著和氣,好像用鹽調和,就可知道該怎樣回答各人。」

未信的人向我們問及信仰,信的人自然要“回答”,不應逃避。因為基督教信仰屬靈的本質與“世界”對立,世人會以排斥的態度質疑,甚至惡言相向,叫許多基督徒害怕、退縮。世人又會吹笛不跳舞、舉哀不捶胸(太11:17),然而主照樣的傳,甚至付上釘十架的代價,為要拯救一切相信的---包括未來因聽見而相信的人。但沒有傳道的,怎能聽見呢?(羅10:15)況且信徒當知道自己不能遺世獨立,且要作世上的光和鹽(太五),所以「常常帶着和氣」,以面對傳福音、作見證的困難,可算是我們實踐使命的一個輕量級十字架,但卻是得勝的秘訣!(2013.9.1)

保羅這樣說,其實是講到自己一個生命轉化的經驗。未信主前的保羅,愛恨分明,帶着殺氣騰騰的品性,到處追擊異見者。但說這話時的保羅,深明見證真道不是靠自己,也不靠車靠馬(詩20:7)。他發現言語的果效,還真的在乎態度,正如主耶穌「柔和謙卑」的教導(太11:29)。急躁、衝動、強傲……都不能成就神的義(雅1:20),而且這樣的態度也不會討人喜歡。在充滿敵意的世人中間,越能保持和氣,越能表明自己和要傳講的信息,不會胡言亂語。也只有和氣,能讓自己有機會想得清楚一點,並有空間讓聖靈工作。(2013.9.8)

聖經教導我們要帶着和氣回答人,似乎意味着好些問的人會不懷好意,但更重要的是,會有些信徒傾向甚至慣常以強硬的態度回應任何對信仰的提問。我們所傳的既是“和平的福音”(弗2:17; 6:15),就當以平和的言詞傳講。當然,我們要以理服人~因為神的道就是真理(約17:17),然而既是真理,又何用強人所難?! 不願接受的乃是對方自己的損失!我們若要人心悅誠服地接受,也當動之以情。有情者更是對生命著緊、對罪苦悲憫,更不會以霸氣、戾氣、晦氣等來回應人生的黠問。情理俱備的答問,才能動人,叫人易於信服。(9.15)

論到傳福音作見證,人要信服的,是真理本身,但大聲疾呼並不能增加福音的說服力,甚至別人以為我們乃是色厲內荏!如果我們對道沒有信心,無論說話是剛是柔,見證都不會有理想的果效。另一方面,我們不會什麼都曉得回答,但溫和的態度,能讓人感受到的一份因信心而來的力量,使人也願意探求你的信仰、想多點了解你的主耶穌。況且神的道本身每句都有能力(路1:37),故此保羅說要以和氣來談道,無論別人怎樣針鋒相對,也不慍不火;若別人靜心聆聽,就更要耐心對應了。開開心心的交流,就會多知道別人疑慮之處;自自然然地見證,你甚至可以掌握說話的內容呢!(2013.9.22)

保羅說要以和氣對應,對象似是外人(西2:5),好像假設主內肢體經已曉得並以和氣彼此相交!但真實的現象是,教內的分岐以至紛爭無日無之!因為無論大事小事,各有各的觀點角度,並且都以為自已是對的而別人錯誤。保羅當然不會不知道教內的問題,況且這本來就是人性的弱點。故此雅各也教導要「慢慢地說…」(雅1:19)。我們若能夠以和氣對待外人,那麼我們不會沒有和氣對待家人(主內肢體)的能耐。尤其在現今的世代,家人常常是最受氣的。故此保羅所指向的和氣對象,不單是外人,乃是各人。能面面俱“和”,就能培養出回應的能力,和智慧!(2013.9.29)

2013年11月5日 星期二

睇電視要什麼公義

鬧得全城熱烘烘的新免費電視牌照事件,發出來的結果因為與公眾期望背道而馳,引動了大眾火熱的抗爭。

落選的“香港電視”那些充份的準備、事業的誠意、制作的認真…令廣大電視迷眼前一亮!對這公司廣播的開展,可謂萬眾期待;觀眾總盼望在林林總總的飲食節目、馬馬虎虎的錯亂劇集、是是旦旦的公式新聞等等無奈之中,可以有多點點的選擇。

想當然,沒有人會反對有多兩間公司獲得免費電視牌照,按理更沒有人會反對三間公司獲得免費電視牌照,正如起初有關的主事部門所言的沒有發多少個牌的上限,也是人們所說的“有競受才有進步” --- 特別是多了一間全新姿態的公司 --- 一個合情合理的期盼。不過如果這一間全新的公司不能眾望所歸雀屏中選,觀眾就同樣會質疑另外兩間獲得新牌照的公司的資格;特別是你經已是那些公司的收費電視的客戶。當然,觀眾同樣會質疑體弱多弊長期毫無起色的那間舊公司,為何可以獲得續牌?而強勢出戰電視事業的卻被踢出局?無甚觀眾的電視台為何可以在僱客 --- 觀眾 --- 永遠是對的娛樂事業中繼續佔領牌照?並且在崇尚自由貿易和講求競爭的香港社會中,電視台能否做生意,為何不是市場 --- 市民 --- 的選擇?難道我們的社會,只能容得下受保護的事業?普羅大眾豈不是已被指派被太多的“專利”所綑綁嗎!是否香港的電視觀眾 --- 18歲以上的 --- 連可以看什麼,都要先得官長們批准?這樣公義嗎?

一再聽到決策者口口聲聲解說不發牌的決定切合「程序公義」,不禁愕然,因為本當凡事公義的管治者,竟假借「程序公義」之名行不義之舉,令人感到氣結!並且程序中什麼都不可告人,那可不能算是“公”而是“私”義了,又怎能說服人自己有程序公義呢?。遮遮掩掩始終予人不盡不實的疑惑!經云「是就說是,不是就說不是」(太5:37),對今人的“言語偽術”現象可謂一針見血!

或許現今世界講求程序公義過於真理,像昔日的法利賽人一樣,但程序公義本身也應要經得起今日社會上的標準;雖然不同處境的所謂程序公義會有所差異,但總有一些理當共通的原則,可作為社會大眾依從的標準。

法律學者戴耀廷提及程序公義的6個原則(〈程序公義與公平〉,見其2012.6.4網誌):考慮、份量、參與、公正、公開、準確,借用來比對是次事件,就發現議會外人實在不會知道在行政會議中,是用上了什麼程序公義的標準。

  1. 發牌從公佈至今的現象來看,明顯地是各方面的“考慮”(consideration)不足,引起普羅大眾的反響;是否只考慮財團的背景問題?
  2. 現象是沒有顧及運作中公司涉及為數眾多的從業員,和各專業群體以及觀眾的“份量”(weight)。 
  3. 秘密商議並且不接納有關報告,又沒有諮詢有關的各界別,根本沒有所謂“參與” (participation)。
  4. 落選的那公司,不像中選的公司與會議中人有着糾結的、甚至利益上的關係,卻竟然提出為免惡性競爭而不發多一牌照的悖論,並且毫不介意公眾對他們涉嫌維持某些集團既得利益的質疑,“公正”(impartiality)被不存在了。 
  5. 由拖延至更改取決標準,到宣稱有一籃子判死的因素,除了搪塞之詞外,應交代的都沒有“公開”過(openness)。 
  6. 至於“準確”(accuracy),或許對需要關照的某方面而言,可能是正中紅心的,但看今日強勁的反對行動,這個決定可謂完全偏離了正常的標靶!按戴先生的定義~「程序公義所要達到的最終目的就是要實現公平」,然而會議卻沒有讓人看見程序公義的影子,故此公平自然被消失了。 
由是觀之,發牌的決定,可是與公平沾不上邊!對被管治的市民、廣大的電視觀眾更無公平可言。官員口中的程序公義究竟是什麼一回事?如果也有一貫的原則,也應該讓被管治的人知道,若是合情合理,就是社會大眾也得借鏡學習呢!

由這發牌事件所引發的社會行動,是看什麼電視的選擇權,更是怎樣生活的自由。當然自由絕對需要所規範。按聖經的啟示,舊約有律法,新約更要求全然信靠、過聖潔生活,乃義之所在。

因此,對於基督徒來說,以真理對應社會現象,就是我們的功課。我們須提防跌入“鬧爆”文化的陷阱,但卻不能不曉得信徒群徒是世上的光,不能隱藏(太5:14),即使不曉得別人講什麼程序公義,都要以事論事,講求公平,談論屬於真理的公義。聖經也揭示了信徒具有作為真理和恩賜管家的身份(可參看~路12:42; 林前4:1; 彼前4:10等經文),故此我們踐行見證和宣告真理的職責,也是理所當然的。

「惟願公平如大水滾滾,使公義如江河滔滔」(摩5:24),是先知的盼望,是向世界宣告的要求!大水滾滾,江河滔滔,漫過遍野,澤及蒼生,絕不會流進死胡同之中。而一心要圍堵公平公義的,就是積蓄怒濤,最終遭受洪水的沖擊。(參唐佑之阿摩司書註釋)

2013年10月25日 星期五

以弗所書 4:21-22

「如果你們聽過他的道,領了他的教,學了他的真理,就要脫去你們從前行為上的舊人,這舊人是因私慾的迷惑漸漸變壞的。」


現代人喜歡以“改變”(change)作為革新的口號,以示舊的不合用、不吸引了,又或失去功效,要有新的一套來達致目標。能意識到要改變,是件好事,不過若要改的是表層的,如形式、方法、技巧等等,或能令人一新目,收一時之效。但如果我們知道上帝要我們改變的,不是單是外表,而是整個生命的更新,那就不會只是多披上一重外衣,就可以成為新人。把所聽過學過的聖道藏在心裏,從裏頭更新,才能有力把已壞了的舊人除去。(20131004)

聽了道、領了教、學了理*,是三方面描述一件事,也可以是三個層次上的教導。信徒聽道,可以只聽在耳中,沒有聽進腦中,餘音自不繞樑。有聽在腦中,但經人腦海的洗滌,有的在波濤沖刷下消散了;有的成為漂浮物,偶爾或可再次碰上;有的沖上岸邊,堆積起如陳列品!有的腦海能捲起漩渦,把聽見的道都捲下去,捲入心中。經云「一生的果效,是由心發出」(箴4:23),當道進入人心,人生就要起變化,才能更新成為新人。( *除和合本外,許多譯本都將「學了他的真理」翻作說明~「真理是在耶穌裏」/ “truth is in Jesus”)(20131011)

信徒大都知道要“更新”,但更新什麼呢?是的,作新人就是像主,有真理的仁義和聖潔。我真誠相信,讀經的人都會學習作新人,故此多少有新生的樣式;所以“基督徒”會予人有點“正”的感覺,我們也不免會自我感覺良好!如果以為更新過舊人就會被治死,那只不過是錯覺。事實是,舊人仍和新人並存一體,只不過被收藏起來而矣。這潛服的舊人會伺機而出,順着自我、私慾而發作。我們像精神分裂,好壞表現落差之大令自已也感到氣餒。故此整全的更新必須除舊,作新人要同時脫去舊人。(20131018)

道若只是“聽”當然不難,甚至聽後要覆述也不太難;聽得久聽得多,能記得起的就得更多了。慣受本地教育模式訓練的信徒,多有從聽課中擷取答案的能耐;但“受教”是另一回事!受教程度絕對影響信徒的更新。如果主耶穌在你眼前作老師,或許你會受教一點;但論到祂所派來的人,信徒常常要視乎他有多少“斤兩”才來決定怎樣聽!自修學道,就更是“選修科”。故此受教與否又是謙卑、順服的操練,所以就算是先知,也要禱求「受教者的舌頭」(賽50:4),才能真切地作主的見證而不是演繹時新時舊的我。(20131025)















2013年10月22日 星期二

這樣公平,真的公平?

早天看新聞,當聽到林鄭說「現時貧窮線以上的人不代表沒有貧窮問題,如果訂下滅貧目標,或會對這班人不公平」,心中愕然;得分算高的林鄭,竟然有這樣的言論!無怪乎這班子的表現,常常叫人目瞪口呆!

或許林鄭所言也算是個道理,感覺上聽不見有人異議,但那卻不會是實情。
明哥只在深水埗區派飯,對其他地區不公平,但其他地區有反對嗎?
富豪捐多少給"星光",沒有捐給"歡樂",有誰敢說那樣不公?

創作領匯的,讓領匯把地方高價租予連鎖店,對長久在社區做小生意的商戶公平嗎?處處一樣的商場,沒有選擇,對在區內生活的居民公平嗎? 
手執專利的公營事業,在高盈利下仍然可以加價,對廣大公眾公平嗎?
有人說香港是個自由經貿的社會,但竟然有些事業可以做獨市生意兼且有所謂合理利潤,對其他做生意的人公平嗎?還有那門子生意是不用承受風險的?

因為悼念一年前的海難,國慶日人人都沒有煙花可看,但相信沒有那些人會抱怨這樣不公平。但一年時間過去,事情仍沒完沒了,推來推去,對死難者家庭公道嗎?
默站的年青人被枱走,不得參與國慶聚會,公平嗎?

事實是,我們看到「有些人/事比其他人/事更公平」

人人派6000可算是最公平的手段了,但真公平嗎?可知道每文錢的份量,在每個人手裏都不一樣。說為了公平卻埋沒了公義,是那門子公平?再說,訂什麼目標,還不是仍在掌權諸君的手中嗎!不肯作就不作罷了,但請勿把「公平」這大道理大力地加諸赤貧的人身上。

記得有位尊貴同志的名句~「讓部份人先富起來」,就讓祖國起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不是贊同這目標,但讓最窮的部份人先沒有那麼窮,作這樣的目標,也不算太壞的打算啊!

先知早就宣告了「世人啊…行公義,好憐憫!」


2013.10.2

網誌要搬家

yahoo的網誌要結束了,雖然近年已少用那個平台,但舊東西的總要有安置的地方。
或許這裏會是個較為長久點的據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