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9日 星期二

雅各書 1:27

「在神我們的父面前,那清潔沒有玷污的虔誠,
就是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並且保守自己不沾染世俗。」

舊約以律法的形式作為百姓生活的指導,並藉具體的行為使百姓明白和實現神所要的公義和憐憫;但雅各沒有說「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是個命令,門徒必須遵照而行。不過把話說得那麼實際,不免予人雅各重視行為、輕看信心的觀感!因此,我們以“信心的表現”的角度解釋「看顧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也是舊約精神的延續。對門徒而言,其實是主的命令——愛——的實踐;新約把律法和行為歸結於愛,乃虔誠的基督徒的生命見證,所以本節經文乃是對虔誠人的描述。所以說雅各提倡行為或律法主義,都是誤解,就算看成是信心的表達,也有不足。即使不明白愛的深奧,也可以從“惻隱之心”來感受,又或訴之於“情”,應會更明白雅各。這樣的虔誠,在無情的世態中更顯寶貴。(2015.6.28)

究竟怎樣才算是虔誠?有時不免感到疑惑,因為一般以為有良好的宗教行為就算是虔誠,事實上其中卻充斥了虛假、偽善、越軌,並且各宗教的說法亦人言人殊。所以當看見狂熱的宗教分子以極端的手段表達他們的虔誠時,我們只能歎息竟然有這樣的標準!基督徒需要知道聖經的教導,作行事為人的指引,也作為判別是非的標準。「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是外在的行為,「不沾染世俗」則是內在於人的心性,但經文把兩者相提並論。我們較易理解「不沾染世俗」於「虔誠」的重要性,因為世俗像代表了各樣的情慾、試探,易於使人犯罪,常與神聖對立,舊約早已宣告神這要求:「你們要聖潔,因為我是聖潔的」(利11:45),使徒彼得亦引用來教導信徒(彼前1:15-16)。反而「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這具體的行為與虔誠的關係卻似乎有點難以捉摸。原來這行動本身所顯出的,乃是一份神聖,並非世俗社會的喜好,卻體現了造物主對生命的愛惜。(2015.6.21)

雅各書指出「信心若沒有行為就是死的」,即是我們不能只口說祝福而沒有切實的行動。(雅2:14-17)當然,看顧患難中的人有很多方式,但「孤兒寡婦」指向實質生活上的需用。所以教會和信徒會捐款、義助貧弱社群;這無疑是敬虔的表現。主耶穌指出真敬拜乃是「在靈裏和真理中」(約4:23-標準譯本),故此虔誠的信徒除了有宗教信仰方面的見證外,也要讓人看見他怎樣實踐所信的道。作為真理的管家,教會不單教導信眾和一起實踐,也要在彎曲悖謬的黑暗世代為光作見證。當今日社會高呼經濟發展、追趕GDP等等,卻缺乏對普羅大眾生活的承擔,特別基層居民仍然生活於困難之中,信徒就要像守望者那樣,向這不公不義的世代發出警報。(2015.6.14)

絕大多數宗教的信徒,都以「虔誠」作為衡量信心其中的一個的標準。異教徒是以入廟燒香、朝聖膜拜等等行為作為表達,基督徒當然也有這一類的“禮拜”行為,但我們更看重聖經真道的實踐;信的要行道,這是雅各書的重點信息(雅1:22, 2:14)。其中「看顧在患難中的孤兒寡婦」乃是新約教會執事的專責(徒6:1-3),在舊約中,神更提示甚至警告社會必須照顧他們(如~申24:19-21,14:29;出22:22-24),為先知所關注(如~賽1:23; 結22:7),是「施行公平和公義」(耶22:3)的表現。宗教界可以扶貧,但社會本身有不可推卸的責任;神向“世人”(不單是信徒)所要求的,就是行公義、好憐憫(彌6:8),我們怎能坐視社會只讓富者越富?而叫貧者無立錐之地!(201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