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歌羅西書 1:12

「感謝父,叫我們能與眾聖徒在光明中同得基業。」


聖經講到「在光明中」都帶著信仰、神學上的意味,其實自古至今,這也是凡人俗世的願景。我們就常常會聽到“前途光明”、“光明正大”、“光明磊落”等說話,不過今天世界卻是黑白不分,常見黑箱作業、黑金交易、黑道橫行……乾清宮中的【正大光明匾】就更反照出那全民的夙願實在夢寐難求!如果聖徒緊抓著「光明的子女」(弗5:8)的身分,過的是「分別為聖」的生活,那自然不會與惡人同流合污;即使要追求世人眼中的成就,也要「在光明中行」(約壹1:7)。如果世人也說“明人不做暗事”,那麼聖徒就當更嚴謹於行事為人。須知道我們不單身處暗黑的世代,並且身上帶著老亞當的暗黑基因。所以使徒保羅為生命得以逆轉而感恩;因為所得的救贖,是脫離了黑暗的權勢,罪得赦免,並且可以靠着神榮耀的權能,在善上結果(西1:10-14)。(2017.1.29)


信徒從主所得的理應「在光明中」,不過除了肯定的信心外,對「在光明中」也要多了解;因為撒旦就喜歡扮成光明的天使。舊約的假先知喜歡說“平安”(參耶6,8; 結13),今日不少的教會、堂會的領袖也喜歡宣告和諧,又高抬愛心,以為光明的基業是可以與屬地的世界融合!片面的教導又怎會使人光明?其實真道不必然叫地上太平,甚至反而帶來刀兵呢(太10:34)!所以在黑暗世代中,光明的百姓只需要真誠地表現出光明(腓2:15),毋須因前途堪虞而畏縮;須知道我們的基業並不在這世界之中。當然我們歡迎恩典之路,但不能拒絕十字架的道路,像門徒彼得拉着主那樣的心態(太16:22)。十字架,是我們基業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是其中榮耀和得勝的記號,是道路,也是迎戰黑暗的光明旌旗。(2017.1.22)


「在光明中」的意思可以是泛指屬神的領域,因為「神就是光」(約壹1:5)。無論基業說的是天堂、是神的國,還是將來永恆的居處,信徒從神所領受的,必然光明。即使現在在地上的教會,也有屬天的光明面,可以反映未來基業的輝煌豐盛。因為「神本性一切的豐盛,都有形有體地居住在基督裏面」(西2:9),而「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弗1:23),如果撇除了今生世界存有的人意、私欲和罪惡,並且信徒都一心秉行聖道,那麼在教會之中就能體現“在地如同在天”的境界!那是教會的理想,是大家向前直跑的標竿。雖然世途險惡,路是難走,一樣可以同得同走一路的好處。就在同心合意的時候,就同得上主的恩典和聖靈的恩賜,盼望也更加活潑。(2017.1.15)


我們在光明中得的基業,不可能是在黑暗中的,也不會是在灰色地帶之中的。「聖徒」既是分別為聖屬主的人,所站立的理當是在屬主的基業之上,不應“企過界”。 大衛也早有提醒:「不從惡人的計謀,不站罪人的道路,不坐褻慢人的座位。」(詩1:1)不過不少基督徒有門徒彼得的能耐——眾人都會跌倒,自己總不會;即使在灰色地帶之中,也認為自己所行必然就是主道,在霧霾之中也能依舊身心健康!信心可嘉,但問題是誰有那樣免疫的能力、分辨的智慧?今日不少信徒崇尚世界的潮流潮人、說法方法等等,並帶進教會,聖經教導反成為配菜,靈命操練被簡約為快餐。結果,誠如史托德所言:“教會最大的悲劇,莫過於傾向順從那佔優勢的社會文化。”《基督教文化的挑戰》(2017.1.8)


使徒保羅寫歌羅西書之際,正身陷牢獄,卻不忘向教會傳講聖道,正因為他自己深深感受到主恩典的寶貴、主基業的實在,勝過世上一切;無論是什麼美物珍寶或是他年青時所矜誇的猶太律法,是世間逼迫或是所處困境,都不能移動他的信心。他雖被囚禁,但心靈自由;似乎失去一切,但卻掌握了神永恆的賜予。所以他宣告「感謝父」!那當然不是隨便一句信仰的術語,像今日有些信徒慣性的口頭禪、聚會的例行公事,更不是成就功利的虛招,而是對上主心口如一的回應。信徒當為保羅和一切像他同樣心存主恩和感恩的肢體感謝父,並認定領受了的救恩是不能被眼前困難抹殺的,學習把永生常放在眼前,好支取屬天的力量過在世的生活(詩16:8-9)。(2017.1.1)


有人說今天主耶穌若走進教會,將會是個不受歡迎人物。昔日主被祭司、文士和法利賽人敵視,只因祂的顯現顯出了時人時事的黑暗。越近末後時刻,基督徒所承受的壓力只會更多更強,並且我們也不免不受歡迎。今日信徒活在俗世之中,面對從世界而來的沖擊,我們是堅守主道、活得光明像主;抑或只不過是個有分於光明基業的俗人?倘若我們忘記了「光照在黑暗裏,黑暗卻不接受光」的真理,那麼主「到自己的地方來,自己的人倒不接待祂」就毫不奇怪了!因為有不願不受歡迎的,就會選擇作受世界歡迎。當使徒保羅為得着光明的基業而感恩,就像有意無意地流露對所身處世代的唏噓歎息!如果我們不能認定光明中的基業才是我們的,卻愛世界,那愛主的心就不再存在了!(2016.7.31)


「與眾聖徒同得基業」指出我們的信仰是群體性的,他朝固然是與眾聖徒同在,今日一樣是朝着同一的標竿走。使徒保羅絕大部分的書信,都是為造就教會整體,為建立信仰一致的群體。「同得」說的是信徒基業均沾,當然、也應該有共同的準則。不過近代福音派信徒越趨重視“個人”得着,後現代基督徒就更不消說了;大公的信仰到聖經的字句,都可以隨己意解讀,甚至私有化。如此,將來共同的基業變成我應得的「永生」──死後上天堂,大家有緣再會;今日萍水相逢,不過同枱食飯,“唔啱咀型”就是「不同我收聚的,就是分散的」(路11:23)!當教會不能凝聚,未來基業的教義就失卻當下的位置,(所以有人說今日很少聽到關於末世的信息)因為將來的世界,乃由永生之主所統治,不像今日讓人來說三道四。(2016.7.17)


傳統教會對於基督徒在俗世生活,有“寄居”之說,視“這世界非我家”~同名的詩歌曾成為弟兄姊妹莫大的祝福和提醒。近年有信徒對寄居說異議,認為是壞鬼神學,例如說這是不食人間煙火的信仰、減低了活在當下的熱誠、輕視現實的需要、教導離地的真理……。當然,特別強調某種說法,都不免有機會過了火,成為極端。但這樣負面的觀點,是貶低了昔日聖徒的信心見證。須知道生於安穩豐足的世代,跟活在不安荒涼的時空,是兩極的處境。所以我們不能否定昔日聖徒的經驗,也不應囫圇吞棗地把處境性的信息照單全收。在物化的現實中,對於疲憊的肢體和他們枯乾的心靈,「天上的基業」不啻是生命的標竿,讓信徒因盼望而復興,因等候而得力,有如荒漠中得甘泉,叫信徒能在黑暗的處境中持守光明之子的身分。(2016.7.10)


得基業,當然感恩,尤其在現代化的香港──竟然是個安居不易,物業難求的社會!今天沒有古舊年代有皇帝、地主,卻有令人無力感更強的官商一體地產覇權!普羅大眾有點能力的,難免都成為樓奴!說這個世界黑暗,一點也不過分。經文卻說,天父為我們在光明中預備了基業。雖然現世黑暗,因為有最終居所的地點,就知道現在的不過是暫住的地方。現實中,有人以移民來實現安居的期許,但許多時取得一紙外國護照後,就繼續留在原處生活。這樣的安排,讓人更安心於現在的處境,因為知道若然此地不宜人,已有宜人處;故此時窮可風流,餓可快活。信徒有盼望,就曉得今天雖勞苦, 但明天可逍遙;當下得勝,乃是未來的積蓄(太6:20)。神的應許,是信徒幽暗中的見證動力。(2016.7.3)